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两代会”特邀代表系列访谈(三)——访人事处处长柏成华

22.03.2018  18:33

  编者按: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恰逢全国“两代会”胜利闭幕,全校上下学习贯彻全国“两代会”精神热潮方兴未艾之际,我们即将迎来我校“两代会”(第五届工会会员代表、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大会将认真总结回顾去年学校工作,凝心聚力推进2018年工作。这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推动学校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全校师生对大会的召开寄予很高的期望。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两代会”特邀代表系列访谈,一起来聚焦我校“两代会”,共话学校改革发展。

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全面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访人事处处长柏成华

  师资队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智力基础,建设一支数量合理、结构优化、素质精良、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为此,记者就学校全面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相关话题采访了人事处处长柏成华。

   记者: 2017年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有哪些重大举措?

   柏成华: 2017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紧密围绕“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引进质量;二是强化学校专家队伍建设;三是继续推进重点人才建设工程建设工作,完善重点人才工程考评机制;四是积极推进教师分类评价与职称评审综合改革;五是加大教师学习进修支持力度,组织一线教师赴美国学习;六是加强教师队伍对外交流合作。

   记者: 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学校主要作了哪些工作呢?

  柏成华: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一直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2017年学校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推进工作:一是完善制度建设。修订出台了《四川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四川师范大学柔性引进“龙湖学者”实施办法》等人才引进文件,新出台的文件丰富了引才的形式和内涵,提升了对引才的质量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了引才、聚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大引才宣传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和形式。先后赴香港、澳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哈尔滨等地的知名高校进行人才招聘,引进正高6人、副高10人、博士50余人。此外,柔性引进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胡智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国家千人计划人选霍峰蔚教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苏海斌研究员等高层次人才3人。

   记者: 在刚才的回答中,我们看到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是卓有成效的,现在能简单谈谈他们发挥的效能吗?

  柏成华: 近年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我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科研数据来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 2017年学校国家“双基”项目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总数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32%、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的55%、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的26.3%为近三年新进教师所取得。此外,柔性引进人才以我校名义获得或推动青年教师获得包括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重点项目在内的“双基”项目9项。

   记者: 2017年学校在专家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哪些重点工作呢?

  柏成华: 这一年学校进一步提高对高层次专家队伍的建设和打造力度。通过积极宣传、重点瞄准、充分挖潜、择优遴选、精心准备,推荐了一批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级和省部级专家,包括: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千人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四个一批”人才、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霍英东基金、省千人计划、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其中,以文学院黄尚军教授领衔的“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教师团队被教育部认定为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另获批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5人、省突出贡献专家5人、省千人计划4人(均已通过公示),获批的专家、人才数量创历史新高。

   记者: 在挖掘学校现有教师队伍潜力方面,学校还做了哪些探索呢?

   柏成华: 深挖现有教师队伍潜力是提高队伍整体水平的根本途径。2017年学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积极努力:一是发挥领军人才作用,实施“狮山学者”人才计划。2017年,学校在完善和拓展首席特聘教授制度的基础上,启动“狮山学者”人才计划,设置杰出教授、特聘教授和杰出青年学者,使得高层次人才建设层次更加分明、针对性更强。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评议,产生第一届“狮山学者”共37人,其中:杰出教授6人、特聘教授 11人、杰出青年学者20人。二是着重培育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积极推进“重点人才工程”建设和管理。2017年,学校结合工作进程,着重落实了重点人才工程部分人员的考核工作,包括:第三期首席特聘教授、第一期251重点人才、第三期学科教学论培养人才聘期考核以及“第三期251重点人才”中期检查。在考核工作中,强化了结果导向,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考核和审议,考核结果如下:优秀24人,合格63人,基本合格14人,不合格11人。三是持续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加大教师学习进修支持力度。学校通过政策导向,积极利用国家级、省级有关项目,加大对教师以提升学历层次为主、国内外进修访学为辅的研修支持,重点探索选拔组团赴国外高水平科研院所专项培养的常态化运行机制。2017年送培博士毕业5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0人,境外进修访学54人。8月,学校专门组织一线教师成立了“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研修培训团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学习。

   记者: 职称评审一直是老师们比较关注的话题,能谈谈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吗?

   柏成华: 2017年,结合国家和我省关于推进放管服、实施高校职称自主评审为主旨的改革精神,人事处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完成了校内相关规章制度的修订工作,包括:修订《四川师范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学科组评审专家库的组建办法》等,对涉及评审程序、评审组织、校内外评委构成等问题进行了调整和完备。进一步推进分类评审,加强资格准入审查和公示力度,确保评审工作公开透明、群众监督到位,尤其对有违师德师风、教风和学术失范等行为严格实行了一票否决制。目前,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不断优化和构建教师评价机制的需要,结合我校职称评审工作的经验和缺陷,学校人事处正在协同相关部门和各学院就完善我校职称评审办法进行探索和思考,力争尽快出台新规,进一步促进学校职称评聘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

   记者: 这一年在教师对外交流合作方面有什么新进展吗?

   柏成华: 学校一直重视教师对外交流合作,在精准扶贫、中学顶岗等领域都能看到我校老师的身影,2017年我们还做了这样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是承办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师资管理研究分会2017年常务理事会。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部分领导、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及我校部分校领导出席会议,国内31所高校人事人才工作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校的入会申请。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科青联平台,一方面推荐并通过了我校6名青年教师增补为省科青联理事,另一方面鼓励学校科青联成员与兄弟院校教师对口交流。6月,汪明义校长率学校科青联第四届理事会部分成员赴绵阳师范学院、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三是邀请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法国图卢兹大学等英法名校的博士代表团来校考察交流。

   记者: 2018年,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重点要推进哪些工作呢?

   柏成华: 2018年,学校将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育领军人才,形成高水平专家领衔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机制。加强实施“狮山学者”人才计划,力争在国家高层次人才建设中有所突破,省级人才计划入选者和省级专家有显著增加。加强“龙湖学者”人才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力度。加强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在国家和省青年人才建设计划中有明显突破。

  加快推进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目标管理与绩效评价为导向的绩效分配制度,强化“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

  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完善教师分类管理,深化岗位聘任改革,启动学院岗位设置和聘任管理,探索引进人才特设岗位制度。修订和完善专业技术岗位评审和聘任办法,开展一级学科序列职称申报评审,探索和建立专业技术职务直接认证制度。

  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统筹,以高层次人才领衔、中青年队伍为骨干,加快高水平团队培育,力争在国家高水平团队建设中有所突破。加强团队组织文化建设,加强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优化教学与科研、学科与课程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