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四川:严字当头 管党治党驰而不息

20.05.2017  17:05

  

  从2014年起,在吉利集团掌舵人李书福每年的行程表中,四川就成为必选地。在四川这块投资“福地”里,李书福的汽车梦想实现“深耕”。

  “我们对四川的信任和信心愈发加强。”李书福说,他十分看重当地环境特别是政治生态,这是发展环境中的重要一环,是企业长久发展、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信任和信心来之不易。

  五年来,面对重塑政治生态的严峻考验,省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坚强政治定力,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团结带领全省上下集中打了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持久战,全省政治生态发生可喜变化,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而“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即为良好政治生态的生动注解。

  特殊考验

  正视问题,勇于担当,省委作出了“三个不可低估”的形势判断,把管党治党责任扛在肩上、落到实处,以非常之策非常之力加快重塑良好政治生态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邃洞悉,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把从严治党提到新的战略高度,置于“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

  治蜀兴川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省党员干部队伍在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稳定、抗击自然灾害等重大任务中经受住了锻炼和考验,值得信赖。但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给四川政治生态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可低估;长期以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滋长蔓延,封建腐朽思想文化对四川干部队伍的侵蚀不可低估;一定时期腐败案件多发频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违法违纪问题的严重性不可低估。

  从“三个不可低估”形势判断出发,着眼于发展、改革、脱贫攻坚等繁重艰巨的任务,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省委明确提出打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持久战,坚决把一定时期遭到破坏的政治生态彻底扭转过来。

  非常之时,须用非常之策,尽非常之力。省委系统谋划,蹄疾步稳,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全面部署。

  2014年11月,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定》,对思想教育、干部选用、管理监督、惩治腐败、改进作风、制度治党、纪律约束、落实责任等作出“八个务必从严”规定。这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八项要求”在四川的具体化,也是四川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总纲。

  2015年初,省纪委十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王东明首次用“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十六个字阐述了良好政治生态的内涵,明确了四川全面从严治党的奋斗目标。而当年春节过后省委召开的第一个会议——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则被视作四川构建良好政治生态步入“深水区”。

  随后,《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出台,直指各级领导班子队伍中的深层次问题。

  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后,全面落实《准则》和《条例》要求,着眼解决新形势下四川班子队伍深层次问题,四川赓即召开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严格党内监督 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的决定》针对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制定具体措施,成为指导我省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行动指南。

  “源澄而流清,源浑而流浊”。省委始终把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省委主要领导全面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对重要工作、重大问题、重要环节、重要案件亲力亲为。其他省委常委和党员省级领导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负责抓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这带动各级党委(党组)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形成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整体合力。

  我省还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持续用力正风肃纪、旗帜鲜明惩治腐败、坚决有力刷新吏治,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打出“组合拳”,确保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高压态势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格局加快形成;用人导向也进一步鲜明,“六个重视选用”“六个坚决不用”“六个坚决调整”刷新吏治;着眼长远发展,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2014年起我省每年举办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统一思想、明确方向、推动工作;还建立健全了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等数十个制度。

  坚决行动彰显坚定决心。省委坚决拥护中央反腐倡廉决策部署,全面彻查周永康案、刘汉案等问题线索,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彻底肃清周永康长期插手四川事务造成的恶劣影响。

  坚决行动凝聚民心力量。2015年9月15日,四川省领导干部大会通报了南充拉票贿选案查处情况及其教训警示。坚定的决心和行动赢得各方“力挺”“点赞”。

  

  深层考量

  拧紧思想“总开关”,以改革创新精神抓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着力解决各级班子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在新的起点谋划和推动治蜀兴川各项事业提供有力思想政治保证

  4月18日,成都。全省深化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推进会暨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开班式举行。

  两“”并开,并非巧合。站在新的发展节点,思想政治建设要常抓不懈,省委对此有着清醒认识:“思想政治建设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这是四川省委管党治党最深层的考量,最有力的行动,也是最坚决的表态。

  “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总开关’没拧紧,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缺乏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犹在耳畔,切中干部队伍存在问题的关键。

  抓好思想建党这个根本,四川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通过召开常委(扩大)会、中心组学习会带头学习,举办领导干部读书班专题学习,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学习,强化理论武装成为各级党员干部的共同行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举行中心组集体学习2.1万次、年均培训党员干部160万人次,无论是学习次数还是参训人数都显著超越历史同期。连年举办的读书班已成为四川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履职能力水平的一个品牌,每次开班式,省委书记都会走上讲台,为学员们作辅导报告。

  只有“钢班子”才能带出“铁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干部群众对党员干部作用发挥满意度评价指数达到90.7。兰辉、菊美多吉、毕世祥……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体现着忠诚干净担当,一个个感人的细节折射出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白天的忙碌后,傍晚是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党员固定的“充电”时间。“总书记的每一句话都讲到心坎上,农村党员学懂用好总书记讲话精神,才能心里明、身子正、脚步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说。

  从“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系列专题教育推动党内教育从集中性向经常性拓展、从“关键少数”向全体党员延伸。

  无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今年5月12日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旗帜鲜明讲政治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成为省委“十项规定”的有益补充和再次升华。

  制度建设的成果还不仅于此:我省还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健全党的组织制度体系;率先在全国出台干部任用“1+ 5”系列配套文件,对干部选任的重点环节进行规范;推进反腐倡廉、规范权力运行,针对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10个腐败易发多发领域制定“5个规定”和“5个意见”。很多基层党员都感受到,党内政治生活回归了严实的“本味”。

  

  激浊扬清

  对惩贪治腐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改进作风始终持续用力,“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在四川已经形成

  从5月4日到5月10日,省纪委官方网站两次通报9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从5月10日到5月16日,省纪委官方网站连续发布4起干部被查处消息。

  对违纪违法行为通报曝光,折射出一个事实: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省委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搬开影响四川长远发展的“绊脚石”,必须打一场惩贪治腐、正风肃纪、刷新吏治的攻坚战持久战。

  “四风”问题是脱离群众的“催化剂”,更是导致腐败的“温柔乡”。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四川率先启动正风肃纪工作,作为解决“四风”问题的突破口。

  “哪壶不开提哪壶”。我省把专项整治作为经常性手段,针对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的问题,先后开展整治“三公”经费管理使用不规范等“七项专项治理”“9+X”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巡视整改“五项专项整治”、三项整改“回头看”等4轮专项整治。

  问题导向凸显我省正风肃纪针对性,标靶准、指向明、效果强。

  省委深刻认识到,与不正之风作斗争,说到底是同落后文化作斗争,同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劣根性作斗争,这必将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高压态势下,“四风”穿上“隐身衣”、打起“擦边球”。反复抓、抓反复,驰而不息。5年来,正风肃纪“节奏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2013年各主责部门专项治理公款大吃大喝,目标锁定酒楼会所;2016年刹公款吃喝风,监督检查主阵地转战“农家乐”、机关食堂。

  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划清47项任务“责任田”,主责部门定期排查梳理,及时跟进整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每年都有新招数,不断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重拳“打虎”毫不手软。严肃查办了雅安市委原书记徐孟加、资阳市委原书记李佳等一批大案要案。2012年6月以来,全省立案72061件,处分71350人,移送司法机关3069人,其中立案审查市厅级干部269人、县处级干部2726人,彰显省委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

  坚决“拍蝇”顺应民心。省委专项部署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全省纪检机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152起5022人,党纪政纪处分4046人,省纪委通报曝光191起,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反腐败的成效。

  锲而不舍纠风正纪,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在“三公”经费专项整治中压缩回收的5亿元政府行政开支,全部用于各地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省委紧握全面从严治党巡视“利剑”。经过9轮集中巡视,十届省委确定的巡视对象全覆盖任务全面完成。围绕“六项纪律”,深化“四个着力”,突出政治巡视、常规巡视与专项巡视结合,9轮巡视发现问题线索10451件,一批涉嫌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及时受到处理,实现巡视监督与纪律审查的无缝对接。而今年,市县党委巡察工作也已全面推开,“剑锋”所指向基层延伸。

  随之而来的,人民群众满意度持续上升,自2015年全省纪检机关接受检举控告类信访量出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下降“拐点”后,去年相关举报也大幅度下降。2016年度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指数84.81,保持了自2011年以来的10连升。

  

  久久为功

  把班子队伍建设始终抓在手上,“好干部”标准树起来,鲜明用人导向立起来,一大批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干部用起来,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正能量,正转化为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自觉行动

  把上级确定的6个贫困村摘帽任务,又自加了10个。去年5月,记者在理县见到依当措时,问这位新上任女县委书记为什么主动给自己加压增担?她的回答很朴素:“在其位,就要谋其事。

  一年后,作为全省16个摘帽县的一员,依当措代表理县站在了全省2017年贫困县摘帽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列入准摘帽县梯队,凝聚着全县各族党员干部的心血付出。

  推动治蜀兴川各项事业的发展,没有良好的政治生态,没有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绝对不行。

  如何书写好这个“”字,四川用心思量。

  “好干部”的标准树起来,鲜明用人导向立起来。省委持之以恒把端正用人导向作为优化政治生态的源头工程,把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突出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六个重视选用”“六个坚决不用”“六个坚决调整”——三大选人用人原则,也成为我省选干部配班子的基本遵循。

  统筹选配市州党政正职20名,中央、省委表彰的20名优秀县委书记、79名符合提名条件的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全部提拔重用,4356名乡镇“三类人员”、1124名贫困村第一书记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全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风清气正,一大批忠诚干净、公道正派、敢于担当的干部向主干线和急难任务聚集。

  科学有效的选用机制、着眼长远的培育机制、完善执行的监督机制,四川干部选育管用链条高效地运转起来。

  而就在几年前,当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反对“四风”利剑竖起之时,社会上还有过怀疑和担忧。四川,用事实一 一回应。

  ——打破了从严治党影响经济发展的谬论。与全面从严治党相对应的是全省经济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五年中,四川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万亿元台阶,经济总量在全国排位从第8位跃升到第6位,产业结构呈现重大变化。

  ——厘清了自揭伤疤自毁形象威信的误读。四川大刀阔斧反腐败,严肃查处“四风”,狠抓违法违纪问题,非但没有影响自身形象,反而彰显了省委敢于自揭疮疤、主动剜除腐败分子、清除不正之风的胆识和魄力,赢得了人民群众更坚定的支持和拥护。

  ——破除了“反腐败让干部不作为”伪命题。从签约到投产预计用时6个月,格力旗下的银隆新能源汽车项目将再次刷新重大项目投产的“成都速度”。王老吉大健康产业(雅安)有限公司负责人乐武华感叹“重建速度”,“干部的工作作风难得,急我们所急,甚至比我们还要急。”在推进“两个跨越”的实践中,这样的“速度”在全省各地随处可见。“一心为民、干在实处”“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集干净与干事于一身,勤政与廉政为一体”成为四川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风气正,人心就齐,干劲就足,事业就顺。“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正日益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遵循,转化为全省上下的自觉行动。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仍要不忘初心,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