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倒计时】数字看变化 图说大发展

16.03.2016  11:49
作者:张喆 林玲 来源:宣传统战部

  
  五年来,学校实现跨越发展,步履铿锵,成绩斐然。一组组数字、一张张图表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的可喜变化。

   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成绩突出

  经过5年时间的奋力建设,学校的学科专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全面或超额完成8个项目建设任务。分别新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和6个,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根据2012年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6个参评学科有3个、2个和1个分别位居或并列全国第4、第5和第7。从2015年7月起,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ESI排名持续稳定跻身世界前1%,ESI上榜学科数在全国农林高校、在川高校中分别位居第4和第3。目前本科专业共86个,其中新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






 


  师资队伍水平快速提升。2012年成为全省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2016年3月,在职教职工总数达3379人,其中:教授324人、副教授579人,比5年前增加90.6%、63.1%;博导230人、硕导549人,比5年前增加103.5%、68.9%。5年来,分别取得自主培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一人的历史性突破;新增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共25人;新增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省院士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千人计划人选、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共49人;引进高端人才、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和学术骨干共58人,招聘录用博士301人;4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优秀科技工作者。

  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2016年3月,在校研究生、本专科生分别达3647人、35410人,比5年前增加31.1 %、14.1%。5年来,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4篇,258人获国家公派研究生出国留学项目资助;新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教学团队3个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1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20项,新建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育基地、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共6个;在挑战杯和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国际奖励35项。大力实施就业“三个百万工程”,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2012年被表彰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2014年被列为全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2016年成为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的3所高校之一。积极发展学历继续教育,不断拓展非学历教育,规模和效益显著增长。2016年3月,网教、成教和自考在籍生达8万余人,比5年前增加28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师生交流规模,推进合作办学项目,5年来与境外34所大学或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新增国际合作项目128个,培养留学生84名。



  办学基本条件有效改善。5年来,共投入13.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增教育用地75.5亩,新建各类用房52万m2,新购仪器设备30663台件、总值4.1亿元。加强图书和档案数字化管理,图书文献资源进一步丰富,新增纸质和电子图书120万册、期刊133万册。

  校区布局调整顺利完成。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适时增设、撤销、合并或调整机构,多校区管理体制更加完善。迄今,共有正处级建制的管理服务部门28个、教学科研单位28个。

   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成就斐然

  科技成果产出实现跨越。5年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8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7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获省哲社优秀成果奖16项;发表SCI、EI、SSCI论文2750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达35.2;新增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审定新品种(系)共156个,获授权专利1550项。

  科研项目经费大幅增长。5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960项,其中:首获973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连年增加,累计达287项,优秀青年基金取得突破;到校科研项目总经费12.04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经费4.2亿元,2015年科研经费2.19亿元,是2009年的2.1倍。





  协同创新机制逐步健全。5年来,获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取得重要进展。

  条件团队建设进展明显。5年来,新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科学观测实验站、野外基地、科技合作基地、社科重点基地共28个,正式运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整合资源、凝练方向、突出特色,潜心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5年获准省部级创新团队27个、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9个。

   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社会服务空间进一步拓展。5年来,同60个市县区和200余家企业新(续)签合作协议,新建专家大院和博士工作站共80个,选派科技特派员和科技挂职人员共578名,培训技术人员20余万人次,遴选挂牌校外合作基地160个。

  成果推广转化进一步加快。5年来,获准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入选省部农业主导品种34个、主推技术31 项,获省部级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共324项,科技成果转让和回收2086万元;在全国20多个省市区和东南亚地区推广科技成果700余项,推广作物新品种面积3亿多亩、果树优良新品种1.95亿株,畜禽疫病防治达10.4亿只(头),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260亿元。

   以“川农大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5年来获评省部级高校校园文化成果奖10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大力推进校园文化的继承创新和繁荣发展,校史文化不断丰富,品牌活动持续增加,文化阵地继续加强,人文环境极大改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加强历史、典型、实践和艺术教育,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健全多元化资助体系,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构建了以“川农大精神”为内核的育人体系。把哲社科学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召开哲社科学推进会,发展哲社学科专业,加强社科联建设,成立艺术联合会,建强公民文化普及基地、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发挥了哲社科学在传承文化、创新理论、咨政育人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党建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

  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5年来,提任处级领导干部137人,选拔处级后备干部79人,轮岗交流处级干部59人,选派36人到省级以上机关或市区县挂职,选派242人(次)处级以上干部到省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干训中心及海外学习培训。

  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创新局面。目前,共设中层单位党委、党总支和直属党支部46个,下辖党支部351个。截止2016年3月,有教职工党员1865人、学生党员5324人,分别占教职工和学生总数的42.3%和13.9%。5年来,9个基层党组织获省级以上表彰,19人(次)获省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党风廉政建设呈现新气象。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改进作风的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正风肃纪,开展专项整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传统,落实“两计划一方案”67项整改措施,5年来,审计灾后重建及基建维修工程405项,送审金额11.8亿元、审减金额8937.6万元;对35位离任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