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聘40名"挑刺工":不知"他"是谁 干部都说压力大
“挑刺工”通过暗访监督干部作风,40人名单全县只有两人知道
王泽会华西都市报记者梁波摄影报道
提着包包,走进丹棱镇派出所,咨询民警如何办户口。离开,返回,听录音,填好“行政效能暗访测试情况表”,直送县纪委监察局。这是丹棱“挑刺工”李开鹏的一次暗访“挑刺”过程。
今年以来,眉山市丹棱县建立暗访监督人员库,并组织开展暗访监督活动。昨日,丹棱县纪委书记骆仕明透露,像李开鹏这样的“挑刺工”,他们“秘密”选聘了40人。“这是一份只有两个人知道的秘密名单,即使‘单上有名’的人,相互间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挑刺工。”骆仕明说。
40名秘密“挑刺工”,能否真的驱散干部作风“雾霾”?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近“丹棱官场”展开调查。
>>>暗访
“演技”不够真挑刺工回来有点后悔
李开鹏,丹棱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他还是县纪委委员。“这也是我被选进40人挑刺工秘密名单的一个重要原因。”李开鹏说。
去丹棱镇派出所“咨询迁户口”,是上周一。当时,他外出办事路过派出所。他突然想起,作为“挑刺工”,他5月有“暗访3个部门的工作任务”。于是,他决定去派出所“办”一次“户口迁移”。
走进派出所户籍窗口前,李开鹏打开了手机上的录音功能。进门后,迎接他的是一名男民警。获知李开鹏是来办户口迁移,这位民警给李开鹏作起了详细讲解。讲解过程中,民警貌似认出了李开鹏。不过,民警没有点破。
“他认出了我?”李开鹏离开派出所,总感觉民警认出了他。破绽到底在哪里?李开鹏很抠了一阵脑壳。最终,他把破绽归结于“手提包包”。这是一个黑色公文包。“下次再去暗访,我不能再提包包去了。”李开鹏总结其“露馅”经验。
根据丹棱县出台的暗访监督管理制度,李开鹏和他的39名“队友”,实行分任务、分领域、分专题随机抽取暗访人员成立暗访工作组,主要通过暗访检查、模拟办事、走访调研、网络监测等方式,对全县服务窗口、部门机关展开暗访监督。“今年,我们要实现暗访领域全覆盖。”骆仕明说。
>>>名单
身份“暴露”了要被调整出挑刺名单
这次公开自己“挑刺工”身份,即意味着李开鹏有可能被调整出“挑刺工”40人名单。“身份暴露了,暗访挑刺难度就变得更大了。”李开鹏说。
李开鹏口中的“40人名单”,即今年丹棱县纪委酝酿建立的暗访监督人员库。这是一份秘密名单。名单中40人,分别是谁?全县只有县纠风办主任游利萍和另一名工作人员知道。即使是这40名挑刺工,他们相互间也不清楚,另外39名队友是谁。
据丹棱县纪委公开资料显示,40人分别来自纪检监察、发改、财政、审计、记者等专业人员,以及特邀监察员代表和普通群众代表。专业人员主要暗访类别是行政审批,特邀两类代表主要暗访类别是公共服务。“行政审批须专业人员去,否则,不仅很难挑出刺,还容易被工作人员忽悠和蒙混过关。”骆仕明说。>>>通报大会通报结果 14部门“作风雾霾”被批
第一次挑刺工暗访“成绩”公布,是在一次全县副科级干部参加的全体大会上。“当时,为体现挑刺工的震慑力,我们特意安排在大会上通报成绩。”骆仕明说。
在这次大会上,暗访的35个项目中,被点名存在“作风雾霾”的部门有14个。大会上点名批评某部门在接待群众办事时,存在态度生硬、业务能力不强、相互推诿等现象,在丹棱还属首次。“尽管当时没有直呼是哪一个干部有问题,不过,当点到部门名称时,现场顿时显得躁动起来。”骆仕明至今记得“点名”现场情况。
一位不愿具名的部门“一把手”说,第一次公布挑刺工暗访“成绩”,他领军的部门就在有问题部门之列。“当听到我部门存在办事推诿问题时,我的脸刷一下就发烫了。”这位“一把手”说,大会结束,他立即跑到县监察局,调集相关证据,弄清到底是哪一个科室或下属单位存在问题。回到单位,他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提出了整改措施。“这以后,我们部门就再也没有被点过名了。这就是挑刺工带给我们的知错即改的效果。”
>>>反响
随时担心被“挑刺”干部说“如履薄冰”
“您好”、“请坐”、“请说”……这是5月13日,丹棱县张场镇金峡村村民杨其凤在张场镇派出所里咨询农村户口分户时,派出所户籍民警采用语言的真实记录。用杨其风自己的感受,他认为自己如沐春风。与之相反,全县范围猛刮的“挑刺”风暴,让窗口工作人员、部门干部和“局座”们纷纷吐槽直言:“工作时如履薄冰,压力好大好大。”
面对秘密行动的“挑刺工”,县政务服务中心干部黎洋和他的同事也有着“应对高招”。黎洋说,起初,他曾猜测过谁可能是“挑刺工”。后来,他不再猜测,而是改变自己工作态度,即把每一个办事者都当作挑刺工。“这迫使我们对每一个办事者都给予主动作为的服务,或许就是这场‘挑刺风暴’的终极目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局长这样感言。
骆仕明深知,“挑刺工”给全县干部带来巨大压力。不过,他们没有撤退的打算。骆仕明说,接下来,他们将在进一步完善“挑刺工”制度基础上,将挑刺“风暴”持续刮下去。“我们要让挑刺风暴成为一场持久战,而不是一场运动战,更不是一阵风。因为只有持续进行到底,才不会让已吹散的作风雾霾又飘了回来。”骆仕明说。
回应异议
如何避免熟面孔?动态管理定期调换
丹棱,全县16万多人口。在四川算是小县。特别是党政部门机关,相互熟悉程度较大。丹棱推行挑刺工制度后,便有人提出异议:挑刺工和部门工作人员之间,很多人都相互熟悉,这场力争吹散“作风雾霾”的暗访挑刺行动,不过是一场秀。那么,“挑刺工”如何避免熟面孔?面对拷问,骆仕明给予了回应。
骆仕明说,暗访过程中,他们实行暗访人员、暗访小组、暗访对象“三抽签”制度,即随机抽人员、抽小组、抽对象。暗访人员相互都不认识,暗访组一般是2人或多人组成。执行任务出发前,“挑刺工”要交出手机,从而彻底杜绝有“内鬼”给暗访对象通气。同时,为避免一个挑刺工多次暗访同一单位情况发生,他们对“挑刺工”人员库实行动态管理,将多次参与暗访的、身份暴露的挑刺工进行调换,防止挑刺工在被暗访者面前成为“熟面孔”。另外,为确保暗访质量,暗访过程中,他们力推证据意识。一般证据为全程录音。如有特别需要,他们还倡导摄像取证,如采用偷拍技术,将被监督者“雾霾作风”录制下来,然后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
幕后声音
挑刺“处方”倒逼干部主动作为
截至目前,这场挑刺风暴仍在丹棱全县猛刮着。从前三次通报的效能满意度测评结果看,“挑刺工”的秘密行动功不可没。
“群众反映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导致干部作风雾霾的症结是什么?”暗访“挑刺”的创意来自丹棱县委书记钟维钦的思考。他找来县纪委书记骆仕明“会商”。经过一番“头脑”风暴,钟维钦开出处方:以问题导向为原则,请群众模拟办事,给干部“挑刺”,并在全县范围公布于众,从而倒逼干部主动作为、积极作为。于是,便有了“挑刺工”义务挑刺行动。
原标题:丹棱县聘40名'挑刺工":不知"他"是谁 干部都说压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