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初春那朵桃花 他在龙泉山搭了19年大棚

28.02.2017  14:08

透过雾气站在棚外能看见里面跳动的点点桃红。

看着大棚里开出第一朵粉嫩的水蜜桃桃花,蒋勋很欣喜。

每年一沾春,水蜜桃树要在大棚呆足40天才能绽放10来天。

“气温一起来,今天开一朵,明天就要开百朵。”钻出大棚的蒋勋有些欣喜,他招呼周围的工人,盘算着25日掀开大棚,让游人能看到最早一批盛开的水蜜桃花。

蒋勋是土生土长的龙泉人,1996年开始办农家乐,1998年为桃花早开就搭建了大棚,如今山顶只有他一人还在坚持每年搭建大棚。一根筋的他办了20多年农家乐,坚决不绑假花招揽客人。“我确实不喜欢假花,如果你在我山上的200多株果树上发现一朵假花,今天消费全免单。”虽然真花的观赏期只有短短10多天,但说起农家乐赏花原则,蒋勋嘴角微微上扬,显得底气十足。

打扫地面这样的事情蒋勋都是亲力亲为。

大棚里的杏花已经怒放。

9元钱开农家乐 一办就是19年

1995年,当时才20岁的蒋勋每天挑水去百工堰山顶卖茶,辛苦一天磨破肩膀,走跛双脚也只能挣包烟钱。2月初春的一天,山顶游人稀少茶水生意很是冷清。蒋勋后来回忆说那天很冷,但对他很重要。

一位在山顶放飞巨龙风筝的成都老人与他闲谈,得知他家毗邻公路,门前还有几株低矮桃树,就打趣说,你还不如在自家院子里卖茶,免得每天受这登山挑水之苦。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10多天后蒋勋发现院里桃花已经醒花苞了,当夜他就东拼西凑的找了6张桌子。第二天花9元钱买了袋素毛峰,就和媳妇在院坝头卖起了茶。

“开始我们啥子都不懂,只晓得卖茶,也没饭卖,没麻将给人家搓。”到了中午有一桌客人鼓捣要吃饭,情急中蒋勋只有杀了只屋头的兔给他们吃,结果客人满意得很。晚上关门和媳妇一数钱,居然卖了700多。两口子硬是数了五六遍。

第二天更吓人,居然卖了1600多元。“龙泉桃花开了,树下喝茶之安逸。”一传十十传百,门口的小路堵满了成都人开来的拓拓车。花开花谢短短16天,两口子赚了人生中的第一笔20000多元钱。

遭遇最短花期 桃花只开两天半

山上农家乐靠天吃饭。遇上差年景,留下的只有捶胸之疼。

蒋勋有刻骨铭心的记忆。2004年春,天天阴雨气温特别低。棚外别人家的桃花基本没动静时,他棚内躲过低温和阴雨的桃花像往年一样开得又早又好。周四揭开大棚,周六早上8点不到就兴冲冲地在成都双林路拉了满满一车的客人到山上。但一下车,所有人都傻了眼:粉红色的花瓣落了一地,空荡荡的枝头只留下些惨绿的树叶。

“蒋哥,我们大棚揭早了一天,周五晚上来的一场大风大雨把花全部打落了。”守夜工人低声告诉蒋勋。辛苦一年,大家都在守候花开时,结果只用了两天半就泡汤了全年。“整整一个月,我就只卖了几千元钱。”时至今日,蒋勋说起当年的那场雨依然是心疼。

几个大棚面积有近700平方,40多株30年树龄以上的桃树在里面躲风避雨。

200米薄膜搭棚 桃树品种有讲究

蒋勋的山顶果园,有樱桃、李子、杏子、油桃、水蜜桃等200多株果树,花期从2月底一直要持续到5月。什么时候搭棚这是一个关键,精准的时间控制,能让大棚桃花在花谢时正好与室外桃花接上气,不断档。

20年来,蒋勋完全靠自己的经验推算每年的搭棚时间。今年搭建的三个大棚都是在腊月22覆的膜。为了确保薄膜有更好的保温和防风能力,他自己在家用熨斗把200多米长的薄膜熨烫成了一个整块。

“你不要小瞧这些薄膜,一张熨烫好的薄膜有180斤,要几个人才能盖巴适。”

龙泉山搭建桃花大棚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少,有的绑了仿真花,有的大棚收效甚微,干脆就放弃了。不过蒋勋还在坚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谭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