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商火爆看小企困境

13.11.2013  11:46
核心提示:电商一派红火,但小企经营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
      线上、线下,往年剑拔弩张的两极,今年“双十一”却选择摊上大事儿—合体变身O2O。所谓O2O(OnlineToOffline),即消费者在线下体验和选择产品,然后回线上下单支付,再由线下负责送货、安装、调试。“双十一”之前,电商就大举将手伸向线下,让商场成为试衣间、体验场。(见11月9日《大河报》)

  谁也不曾想到,被戏称为“光棍节”的11月11日竟然在短短几年间被淘宝网打造成了“中国消费日”,不管是微博上爆料的请假回家看住老婆把损失降到最低,还是新闻中说快递员要辞职躲避承受不起的劳累,抑或是商家展开攻势运作O2O……凡此种种事关“消费时点”热闹之景观,都着实让人们对电商这种充满活力的经济新形态感到惊喜。

  蓬勃活力必然来自激情动力。电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社会创造力和带动力,有很多成功的因素,但最吸引人的一点,就在于它门槛低、空间大,让千千万万的年轻人觉得创业并不遥远,只要勇于付出智慧和汗水就有希望收获。有此平台,谁不想借机成就光荣与梦想?难怪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自豪地介绍,虽然他的公司只有两万五千名员工,但在淘宝网开店的公司数是900万家,其中比较活跃的网店有300多万家,预计今年全年的销售额占中国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0%。

  与电商的一派红红火火相比,一些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却不能令人乐观。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河南省1484家小微服务业企业最新调查显示,全省小微服务业企业发展缓慢,存在多数企业经营状况一般、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融资困难、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加大等问题。近年来,国务院和河南省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或降低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或帮助创业者解决信贷困难。可政策为何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呢?

  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的一句话很是值得玩味,“现在做小微企业比我那个时候要难上10倍”。到底难在哪里?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在小微企业经营过程中,仍存在政府的多头管理,仍有不规范收费和不合理税负,等等,这些不仅增加了小微企业的创业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创业主体的创新动力。

  不论是对电商的潮流涌动与小微企业发展的衰弱两厢比较,还是细品曹董事长意味深长的话语,似乎都暗示着当前政策环境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制约太多,企业发展的空间太小、动力不足。

  创业主体活力足不足,市场是最灵敏的“晴雨表”。电商的成功得力于小微企业的活跃和创业者的热情,那么,政府要挖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就更应该抱着“放水养鱼”的态度,出台更多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并且使之常态化,激发创业者的潜力和动力,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在更适宜的环境中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逐渐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