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困户买不起种子想到的

01.04.2014  20:15

  近日,记者在通江县瓦室镇鹿鸣村采访,发现贫困户大多数是因灾、因病致贫,在春耕季节,个别特困户没钱买种子,小猪也买不起。该村81岁村民黄友模拿到帮扶干部的捐赠款时,情绪十分激动:"感谢了,我有买种子的钱了!"

  村干部介绍,黄友模的儿子去年翻盖房子时,从房上摔下去,瘫痪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几乎卖光了。像黄友模这样的贫困户村里还有几户。现在村上集体经济没有一分钱,希望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关注。据记者调查,在边远贫困山区,还有许许多多的绝对贫困户,他们没有低保、没有经济来源,需要政府实行一对一精准扶贫,让他们走出困境。

  近年来我市针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规模扩大、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的现状,开展了"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连'空巢老人'之心、'留守儿童'之心、外出务工人员之心、困难群众之心"活动,但没有实现全覆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应该把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要实现真正全覆盖,由包村乡镇干部和村组干部组成工作组,对行政区域内的孤寡老人、"五保户"、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的6至14周岁的儿童和孤儿以及生活困难的农户进行全方位摸排,组织每名乡镇、村组党员干部分别结对帮扶1名“空巢老人”和1名“留守儿童”及1户困难家庭。

  服务群众要有真感情。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亲情驿站”,配备电脑视频通话设备,让“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免费在“亲情驿站”与远方亲人通话或视频上网,拉近他们之间的感情距离。有事找干部,让他们不再感觉到孤单。党员干部要深入联系对象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定期邀请县(区)、乡(镇)卫生医疗单位开展下乡送药送医活动,免费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体检。

  帮扶制度要实现长期化。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党员干部每月要将活动开展情况向所在单位汇报,对群众反映的有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信息及时梳理反馈,重要事项上报相关部门解决落实。建立帮扶基金。通过社会募捐、单位赞助等方式,以村为单位设立帮扶基金,用于帮扶“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要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立工作考核制度;与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党员干部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激发各部门各单位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