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汉朝来》热播 成都东汉画像砖走红

09.10.2015  12:13

  国庆长假期间,6集原创纪录片《我从汉朝来》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之后,该片新颖的构思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我从汉朝来》中多次出现了成都东汉画像砖的身影,画像砖上一幅幅生动的生产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仿佛复活了东汉成都的社会生态。其实,早在清末民初,东汉画像砖就开始现身成都古玩市场,并引起收藏家们的关注。成都东汉画像砖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昨(8)日,记者采访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索德浩,请他为读者解读成都东汉画像砖的文化魅力所在。

   东汉画像砖

  成都出土数量不少

  在纪录片《我从汉朝来》中,多次出现了东汉画像砖的画面,这些画像砖以河南、四川出土的最多,而四川出土的画像砖中,成都东汉画像砖数量最多。索德浩告诉记者:“成都东汉画像砖在清末民初被发现,大规模发掘是从1952年开始,在成都多处均有发现。”他介绍说:“这些画像砖多出土于成都平原砖室墓,墓壁多用几何纹花砖砌成,在砌至墓壁30-40厘米处时,先将花砖往里收缩进恰好能容进画像砖的厚度,然后再镶嵌进画像砖,使画像砖与其他的花砖齐平。

  据主持过永陵发掘的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的研究,这些画像砖是这样生产出来的:事先在木板上刻上画面的阴模,再用泥制成与木板大小相同的方砖,趁砖泥未干时将木模印上。冯汉骥认为这些砖画面当年都是彩色的。羊子山四座画像砖墓中所出各砖尚残存有红、绿、白三种颜色。

  索德浩告诉记者:“成都画像砖墓在东汉砖室墓中较少见,由此推测,建有画像砖墓的墓主人,大多是当时官阶较高或财富较多者。据统计,目前在成都地区出土的画像砖已涵盖了50余种不同题材,它们均为东汉晚期至蜀汉时期的作品。这些画面生动的画像砖,是传达当时成都社会生活的重要而形象的载体。

   内容丰富

  堪称汉代百科全书

  “成都东汉画像砖内容丰富,既有盐业、农业、渔业、纺织等生产劳动场面的再现,也有对餐饮、出行、歌舞等场景的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组合起来犹如成都的风俗画长卷,复活了东汉成都的社会生态。”索德浩说,其中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堪称研究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比如在纪录片《我从汉朝来》中出现过的收获渔猎画像砖。”索德浩举例说,“上半部描绘的是碧波荡漾的莲池、自由游弋的游鱼、悠闲浮水的野鸭、天际飞过的大雁,两个宽袖长袍的猎手手持弯弓跪于地上,皆张弓欲射。下半部则展现了蜀地农人收获时的场景。这块砖,将当时农、渔、猎等生产场景都展现了出来。”索德浩说,有的画像砖通过生动画面,再现了成都人的市井生活,如新都区曾征集到了一方东汉市集画像砖,1986年彭州出土羊尊酒肆画像砖也反映了当时集市的繁荣……

  “画像砖不仅有对当时物质生活的记录,也有对精神生活的捕捉,如1956年彭州出土一方盘舞杂技画像砖,记录了东汉杂技艺人演出的精彩瞬间。此外,还有不少画像砖反映了当时成都达官贵人的生活。”索德浩将成都东汉画像砖丰富多彩的内容娓娓道来。最后,他总结道:“成都出土的画像砖,不仅题材多样,从多个角度再现了东汉成都的社会风俗,而且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东汉成都人不经意间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实习记者 陈燕妮 记者 王梓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