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迈步从头越——屏山县全力以赴决战贫困
2013年9月25日,市委、市政府在屏山县召开了省市县及社会各方参加的“加快屏山县脱贫达小康动员大会”,由此拉开了该县决战脱贫的大幕。转眼一年多过去,屏山的扶贫工作情况怎样?有怎样的创举?取得了哪些成就?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屏山,深入采访,见证了屏山县扶贫攻坚的艰苦历程。
8月,市县联合发起了“爱心结对帮扶”社会扶贫活动;9月,宜宾燕君公司到屏山帮扶慰问特困户家庭29户,捐赠现金136400元;10月,由宜宾新闻网互动宜宾论坛发起的“大爱同行”爱心帮扶活动正式启动,40余名爱心人士带着善款和物资走进屏山;11月,宜宾日报社组织的“情绕大山、爱暖寸腰”活动让山区孩子感受到了爱的温暖;长江商学院EMBA第十四期同学会、四川校友会代表组成“爱心列车”,从全国各地来到屏山新市镇平宁基点校捐资助学合计41.85万元……
爱在深山,社会各界大力帮助屏山助贫解困的同时,该县更是全面动员、全力以赴开展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屏山扶贫“烽火”正连天。
没有屏山的小康 就没有全市的小康
在去年5月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上,提出“实现次级突破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作为全市唯一的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如果我们不能如期实现脱贫达小康,那么市委提出的‘2019年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落空。”该县县委书记邱东林一席话道出了压力与责任,他说,屏山山高坡陡,环境恶劣,资源匮乏,外加区位偏僻,信息闭塞,经济总量小等因素,致使全县31万人口中,贫困人口近4万人,其中2万余人处于高山高寒地区,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
同时,作为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移民重点县,从2003年起就“封库停建”,经济处于凝固和停滞状态。以2013年为例,GDP总量30.32亿元,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的2.3%,综合实力全省181个区县的第14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6528元,比全省、全市平均数分别少1367元和2278元。自2012年移民搬迁后,因规划滞后、基础薄弱、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等因素又导致移民生活水平下降。新城集镇产业“空心化”,移民就业无门,收入锐减……移民与贫困两大世界性难题交织在一起,加重了屏山扶贫减贫难度。
由此,该县县委县政府再审县情、再谋新策、再添干劲,果断提出了“2019年全面脱贫,与全市同步达小康”的目标,全县工作重心由移民迁建全面转向扶贫攻坚、追赶发展。
凝心聚力 决战扶贫攻坚
2014年9月4日,屏山县新县城横跨岷江全长816.08米的大桥顺利“合龙”。10月,县城到宜宾全长20.8公里双向八车道的快速通道也实现基本通行。
一桥飞架,一路高歌,这“一路一桥”的建成,极大地缩短屏山与宜宾、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的距离,改善了屏山交通运输条件、投资环境。“虽然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原因多三重叠加错综复杂,脱贫减贫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对2019年全面脱贫充满信心。”邱东林介绍,随着宜屏快速通道、成贵高铁等一批重大交通设施的陆续建成,屏山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发展的内外环境更加优越;库区蓄水后形成的高峡平湖、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独特的生态资源也成就了屏山独特的优势生态资源。向家坝留存电政策的落实和2平方公里移民后扶发展配套用地到位,为该县招商引资、发展工业赢得了先机。
“未来五年将是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将为全县脱贫提供坚实的基础。”县委书记邱东林信心百倍地说,随着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不断细化和扶贫留存电优惠政策的落地,移民后扶规划的启动实施,中央、省、市财政性资金和国家专项工程项目将更多地向贫困地区、移民库区倾斜,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等规划的实施,以及中、省、市各方各级帮扶力度加大,几十家单位对口帮扶屏山,都为该县加快发展提供宝贵的机遇、广阔空间和力量支持。
四大路径 强力冲刺扶贫攻坚
情况吃透了,机遇有了,思路清晰了,那么脱贫达小康的关键就在于自身,在屏山党委班子看来,落实好责任、创新好机制、理顺好体制是扶贫工作关键中的关键。
为此,该县严格落实“挂包帮”责任,将扶贫攻坚、助农增收列入县委县政府目标绩效考核第一序列。设立扶贫攻坚专项基金,2013年县上拿出800万元作为扶贫专项基金,从2014年起,县财每年安排2000万元扶贫专项基金,用于产业发展财政贴息、贷款风险基金、保险补助和与贫困户脱贫直接相关的项目。将各类资源整合用在重点贫困村,实施村道硬化、安全饮水、农网改造、新村建设、产业发展、广播电视等项目上,切实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就医难等实际问题。
“屏山县新阶段扶贫工作呈现整体性、区域性、综合性三种特征。”该县移民扶贫局副局长文兴培毫不掩饰,他说,在制定扶贫举措时,县上充分考虑到全县整体贫困状态和2万贫困人口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而且,导致贫困的原因往往是因灾、因病、因残、因学等多重因素交错所致,为了做到综合施策、精准扶贫,实现一户一策的目的,县委、县政府确立了“转移脱贫、产业脱贫、技能脱贫、保障脱贫”四大扶贫攻坚路径,以志智脱贫促进行动、贫困村党组织建设促进行动、扶贫助学促进行动等十大脱贫促进行动为抓手,合围脱贫攻坚。
与此同时,该县建立纵向到村、包户到底的工作责任体系。县领导为乡镇扶贫工作队长,按照“贫困户不脱贫、干部不脱钩”和“一年帮扶脱贫、一年巩固提高、一年保持联系”的要求,实行“任务到人、包扶到户”,其中县级领导干部每年包3—4户,科级领导干部每年包2户,一般干部每年包1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