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总攻 明年收官 确保如期摘帽

09.02.2018  12:15

  凉山州广大干部群众激情满怀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

  火热凉山行

  凉山州脱贫攻坚“大数据

  已有206.2万、43.9%的彝区群众入住新居

  开办村级幼教点3038个,开设班级3900个,招收幼儿11.64万人

  共办农民夜校3745所

  预计到2020年,全州农民农牧业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本报记者阳帆敬松

  6岁的雄鹰莫有个当歌星的梦想。2月5日,记者在凉山州越西县大花乡瓦尔村幼教点遇见她时,她给记者唱了一首《轻轻地捧着你的脸》,骄傲地说:“我是班里唱得最好的。”而两年前,她还完全不会说普通话。2015年,雄鹰莫和家人住进了彝家新寨100平方米的新房,她在家门口上了幼儿园,去年底家里摘了“”。

  凉山,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省委、省政府更庄严承诺“没有彝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同步的全面小康”“要让彝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如今的大凉山彝区,民生巨变的温度激励着广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年全面发起总攻,2019年打好收官战,确保2020年如期脱贫摘帽,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房子里的好日子

  “国家修的新房子很暖和,我很满意很幸福。”2月3日,在凉山州喜德县红莫镇特合村村民阿说阿前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他两层小洋楼的新家:5间卧室、1间客厅,还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此外,村里统一规划了集体圈舍,养的猪也有了“新家”。

  “土墙草顶垒空房,屋内混居猪和羊”曾是彝区住房的真实写照,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成为我省脱贫攻坚中的头等大事。扎实抓好彝家新寨建设,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截至目前,凉山州已有206.2万、43.9%的彝区群众入住新居,到2020年,全州可实现80%的行政村建成新村、80%的村民入住新居。

  新村规划了幼教点,孩子们能就近入园。“很多小朋友刚来的时候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卫生习惯也不太好。现在孩子们不仅能用普通话交流,还当起了家长的翻译。”瓦尔村幼教点老师魏玲说。

  如今,凉山州已开办村级幼教点3038个,开设班级3900个,招收幼儿11.64万人。

  孩子就近入园,家长们也忙着提升。全州共办了农民夜校3745所,组织群众学汉语、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学感恩。

  发展产业,鼓起钱袋子

  2月3日,喜德县光明镇新联村邡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大棚里,吉克伍呷和工友们忙活着将新培育的西瓜苗装箱,一辆卡车停在大棚外等待着将瓜苗运往成都、绵阳等地。“离家近还能照顾孩子,每天能挣70元。”吉克伍呷说。除了务工,产业园还是农民夜校的实习基地,村民可以在这里真正掌握技术。

  为提高农民群众的技能水平、就业能力,凉山州加大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力度。喜德县红莫镇瓦西村的吉使呷体去年参加了县里的培训,掌握了修房子的技术。“现在一天能挣二三百元,去年就存下了6000多元。”吉使呷体说。

  村里发展了乡村旅游业,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的吉根说木和妻子选择回到家乡发展。吉根说木说:“我在村里做工,妻子负责打理新家门口的小卖部,收入比在外面打工更稳定。

  让一方水土致富一方人,凉山州将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预计到2020年,凉山州将建成林业产业基地2700万亩,全州农民人均林果业面积达到6亩;建成马铃薯基地240万亩、水果130万亩、蔬菜130万亩、中药材19.5万亩,年出栏优质草食畜390万头(只),全州农民农牧业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激发内生动力,创造美好生活

  扶贫更要扶志、扶智,越西县大花乡大花村的新寨有一个特别设计:一层的房子实际是两层的基础。“村民搬进新家时告诉他们,挣了钱可以再加盖一层,从平房住上楼房。”大花乡党委书记曲木么依说,此举能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引导他们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去年,喜德县冕山镇小山村村集体经济有了15000元的收入,让村支书巴久尔铁着实高兴了一阵。去年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该村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带动村民发展大蒜种植和养殖业,壮大了集体经济,今年还将带领村民发展中药材产业。

  “有了集体经济收入后,村党支部还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助困帮扶,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村民入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巴久尔铁说,借助农民夜校,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等,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