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川旅游的三个不一样

07.03.2014  11:11

稻城亚丁美景。(资料图片)

  西部首位、全国前十名——这是遭遇了地震灾害等严重影响的四川旅游,在2013年取得的成绩。可以说,四川旅游业已经历近十年的高速发展。

  然而,把我省旅游放到全国层面去比较,我省旅游的总体量还远远不及江苏、广东等“第一集团军”,入境游发展也滞后于国内游——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四川的道路还很漫长。

  2月27日举行的全省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了一个重要的认识:发展旅游业既拉动投资,又促进消费,还能很好地促就业、促增收,是现阶段适应我省经济发展新要求,推进“抓紧转”和“加快赶”的重要选择。会议更释放出一个重要的信号:今后,我省要把旅游业发展放到一个更加突出的地位,下功夫科学筹划、强力推进旅游经济发展。

  梳理旅游工作会要点,让我们看到了四川旅游今年的大不一样。

  规划+创新=深化旅游改革

  据了解,我省正在制定并将实施《四川省旅游业改革行动计划》。为了能推动全省旅游业科学发展,这份酝酿中的改革行动计划,不只针对旅游产业主管部门,还将涉及全省所有涉旅部门、机构、企业等,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激发旅游市场活力。

  今年,“改革”一词在全国旅游业中都是热词: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稳步推进,云南、广西全面推进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广东、山东全面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贵州积极建设国家公园省……我省旅游业改革的重点之一则是“先试先行”:成都、乐山和峨眉山市将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甘孜、阿坝等少数民族地区要建设全域旅游试验区;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部门自身加快改革,今年我省将推动国有景区实现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创新构建旅游规划管理和咨询工作体系,启动旅游协会改革。

  规划的深度决定四川旅游产品的高度。四川要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规划是关键。今年,我省将组建省级旅游规划咨询委员会,强化专家咨询作用和提高规划质量,让《四川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四川省自驾游体系规划》和《四川省度假产品和服务体系规划》等重点规划的编制更加“接地气”。

  观光+休闲=“川式度假”

  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型,这是我国旅游业界普遍认同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但这样的模式生搬硬套在四川旅游上并不合适: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稻城亚丁……细数我省旅游资源,但凡具有全球性吸引力的几乎都是观光资源。我省发展休闲度假不能抛弃观光产品,此次旅游工作会上提出,四川要打造“聚合观光、动态度假”的旅游目的地,建立“一日游”产品体系,构建旅游公共交通运输体系,让公交车也能开进景区。在大峨眉区域,全力打造“大峨眉旅游观光度假区”。

  记者从《2013年全省旅游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获悉,去年我省旅游经济发展从靠高端消费、公务差旅和商务旅游拉动,逐步调整为依托常态化的国民旅游消费,90%以上的游客选择自由行。“川式度假”要如何完善自由行配套服务?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将推动各地加快“旅游景区连接通道最后一公里”建设,指导市州、配合部门完善国道、省道沿线旅游标识标牌,推动解决跨地区旅游团队车辆无障碍运行和小型旅游车辆资质审批等问题。

  调查显示,近年来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速度比四川快20%以上,四川与河南、湖南、湖北等省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为进一步放大四川旅游的优势,今年我省将举办首届旅游博览会。据了解,我省将把这场面向境内外的旅博会招牌,擦得和科博会、酒博会一样亮,成为外省旅游经销商、境内外旅游买家团与四川旅游合作共赢的重要平台,“川式度假”产品将有望在交易会上唱主角。

  全覆盖+服务游客=智慧旅游

  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公路里程突破30万公里、高速公路达到5046公里。与之相对的是,我省去年自驾游比例比2012年增加了6.52个百分点,而由单位组织等其他方式减少了6.08个百分点。

  今年,我省将深化完善四川旅游运行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运行北斗户外旅游应急救援平台,为旅游管理者装上精细和精准的“大脑”,智慧旅游建设也更全面化、平民化。此外,还将深入实施G5(108国道)四川段智慧旅游带试点工程,启动建设大九寨环线智慧旅游区试点工程,继续推动成都、绵阳、乐山、广元等城市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深化九寨沟、峨眉山和青城山-都江堰等景区“智慧旅游景区”试点。

  今年,自驾游客入川,在旅游交通干线(站)能看到LED屏实时公布与预警,而更加完善的游客旅游资讯服务平台、涉旅信息共享和假日旅游信息监测预警机制,让游客能及时掌握旅游动态,避免堵在路上或景区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