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三成高考状元有加分

02.07.2014  19:36

  今年全国共78位高考头名 其中“加分头名”占比仍高 经济类赚钱专业依然最热门

  随着高考成绩揭晓,各地高考头名也纷纷浮出水面,受关注热度有增无减。

  目前,除西藏和山东外,全国29个省份共产生了78位高考头名。今年山东出现了33名考生并列理科“第一名”的现象,该省高考“头名”被成功“埋没”。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今年高考加分大瘦身,但仍有3成以上头名皆为“加分制造”。

  此外,自主招生、校长推荐等举措成为名校“掐尖利器”,近3成新科头名已被北大、清华等名校提前“预订”,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一流大学今年依旧无人问津。“新贵”国科大仅受南京市理科第一名青睐。

  记者注意到,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今年头名人数最多。而北京的“高考头名”分别出自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和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福建和安徽高考头名人数最多。安徽高考理科第一名人数最多,而福建则文科人数最多。

  此外,全国各地高考头名“阴盛阳衰”的局面一如从前,女生依旧称霸高考。如,北京、广东、辽宁等地均未出现男生头名,与之相对,除去广西和山西外,其他省份均有女生头名产生。

   北大清华地位稳国科大受冷落

  法晚记者根据中国校友会网——《2014年中国高考新科状元调查报告》梳理发现,今年不少新科头名已经表达出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顶尖大学和赚钱专业再次毫无悬念成为“最热门”。95%以上的新科头名都明确表示将北大、清华作为志愿首选。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是成为集中地。

  除经济外,有部分头名选择工学、文学、法学等学科门类专业,医学、哲学、教育学则出现“冷场”,无人问津。

  生源竞争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值得关注的是,国内高校新加入“掐尖大战”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未能赢得各地省级高考头名青睐,无法撼动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仅在地市级头名中有所收获。报告显示,今年南京理科高考第一名刘秋艳已经与国科大签订协议书,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然而,除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侥幸”收获1位头名外,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中国一流大学今年依旧无人问津。而港校更是再次遭遇“滑铁卢”,沦为“配角”,仅个别人将港校作为候选高校。往年热衷港校的云南、广东等地区头名已明确表示不会报考港校。云南理科头名周权也谢绝了香港中文大学66万港币奖学金的邀请,选择就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金融专业。

  去年辽宁高考文科头名刘丁宁,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报考北大,“状元退学”应当引起香港高校的集体反思。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学术专家、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指出,香港高校不应单纯“砸重金”吸引头名,应努力解决他们所面临的语言适应、身心适应、文化适应等现实问题,积极为大陆优秀学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氛围,全力打造成最关爱学生的大学,才有望重新赢得大陆高考头名的青睐。

   优政大瘦身加分头名占比仍高

  日前,教育部发文称,加分大瘦身后,体优生、优秀生、奥赛生等加分人数将减少4成,奥赛科技类甚至锐减75%。而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专家冯用军指出,2014年是全国各地区高考加分“瘦身”政策实施第一年,但仅从各地加分头名比例来看,高考加分瘦身的效果并不明显。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的加分头名有23人,占总数的3成。福建和天津高考加分头名人数最多,而天津更是全为“加分头名”。同时,今年有2人是复读“状元”,其目标均为北京大学。

  此外,近6年各地区高考头名中,加分头名共有180多人,占最近6年总数的4成。其中,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加分头名人数最多,共有6人。近日因87名体优生资格被推至风口浪尖的本溪高级中学则有4位头名,位列全国第三,而今年辽宁文理头名更是均出于此。

  对此,蔡言厚指出,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探索打破应试教育体制束缚的招考办法,鼓励学生更加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积极措施。但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高考加分政策变味了,成为某些人谋取利益的手段。最近几年民族身份造假、体育特长加分造假事件频出,有些地区的重点中学为了攫取到稀缺的优质办学资源,不择手段人为制造不少高考“人造头名”,借此来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和影响力,吸引社会各界和高校的关注,赢得政府部门的认可。“人造状元”现象值得反思和警惕。

   3成高考头名已“名花有主

  毫无疑问,高考头名在高考录取中拥有大学和专业最多的选择权,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是无与伦比的。

  对此,冯用军表示,“头名们”所挑选的大学与专业,可以说是现今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代表了高分考生挑大学选专业的风向标。能否在最为激烈的全国高考头名争夺中取胜,已成为中国一流大学特别是中国顶尖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考头名作为优质生源的符号代表,“花落谁家”关乎着顶尖高校的形象。

  在2014年中国各地区高考新科头名中,近3成已经在高考前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等中国顶尖和一流大学提前“预订”。自主招生、校长推荐、领军计划等招生举措已成为名校“掐尖利器”,成为北大、清华等牛校提前锁定高考头名的撒手锏。

  部分高考头名也已提前通过了名牌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并获得加分投档的优惠政策。

  此外,记者注意到,北京文理头名更是提前接到北大橄榄枝。文科头名孙一先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读北大是她从小的梦想,而她已入选北京大学2014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名单,将攻读法律专业。而理科头名刘倩莹也已经获得北大自主招生资格。

   头名追逐赚钱专业彰显社会价值取向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江苏高考理科头名吴呈杰欲报北大新闻系,此话一出,采访他的记者纷纷劝阻,小伙子改了主意。“这两天,所有采访我的记者都不建议我考新闻,所以我在考虑要不要读金融。”最后他选择就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而四川一高分考生想报考医学专业,父亲以医生职业“苦、累、收入低、风险大”为由坚决抵制,苦闷的她前往医院看神经内科,医生也苦劝她千万别学医。此后“千万别报××专业体”在网络上走红。诸多学生网友晒出了自己选报专业的“刻骨经验”。奉劝即将上大学的学弟学妹慎重选取就读专业。

  对此,蔡言厚指出,现今高考头名专业选择相对盲目,过度追逐热门赚钱专业,而高考头名的大学及专业选择更多受到家长、老师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现今社会病态的“拜金主义”价值取向。

  而文理科尖子生过度扎堆经济管理专业形成恶性竞争,可以肯定的是,注定有部分人将在残酷的职场竞争中沦为平庸之辈,这也是近年来经管专业高考头名多属“高级打工仔”,收入较高但无人成为商界翘楚、行业领袖,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的重要原因。

  此外,“高考工厂”、“复读基地”等问题也值得反思。蔡言厚指出,“高分考生复读考头名”虽能激励考生冲击名牌大学的决心,但折射出扭曲的考生名校情结和社会名校心理,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也是对社会“第一学历歧视”的屈服。但他们身上折射出的盲目的“名校情结”误导下的求学道路既无法复制也并不可取。而部分落榜高分考生更是被某些复读学校所利用,成为“高考工厂”、“复读基地”招生宣传的招牌。文/记者 李文姬 王婷婷

(原标题:3成新科头名已被高校预订)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