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公园举行防空袭疏散演练
苦难中蕴藏历史的警示
救亡中迸发不屈的精神
时间可以抚平创伤,却无法抹去记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入侵我国东北。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拉开了长达14年的抗战序幕。“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起,中华民族开始了走出苦难的艰难跋涉,开启了逆转命运的历史征程。
勿忘“九一八”的警钟响起,83年前的黑暗一页早已翻过,中华民族站在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崭新历史起点。当昨天的深重苦难化作前行的深沉动力,我们必将用今天的不懈奋斗成就明天的美好梦想。(新华社)
成都商报记者 张舒
实习生 张雅文
为纪念“九一八”事变83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和防空意识,今日14时30分至15时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举行防空警报试鸣演练。本次警报数量为历年之最。鸣放警报之外,人民公园将举行防空袭疏散演练。
今日14时30分至15时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将试鸣三种防空警报演练信号。14时30分“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三分钟);14时40分“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十五遍(三分钟);14时50分“解除警报”:一长鸣声(三分钟)。
据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参加试鸣演练的警报数量为警报803台,其中固定式警报701台,移动式警报102台。此外今年新建固定警报台(站)68台,万人以上乡镇全部安装完毕,参演警报数量为历年之最。
试鸣演练的同时,分别在人民公园和温江区公平学校设立了两个防空袭疏散演练现场。据介绍,今日将有百名市民在人民公园老人防工事参与演练,这也是近年来首次在人民公园举行防空袭疏散演练。
郝松青
鸣警纪念“九一八”
发起人
1995年9月8日,
他写信提出建议
10天后,
沈阳全市警报鸣响
如今,
全国200多个城市组织鸣警
退休老人一封信 10天后全城响彻警报声
钟声沉沉,警报嘶嘶。人们可知道,鸣警撞钟这项已成为全民族记忆的工程,竟是一位退休老人的建议,他的名字叫做郝松青。
“九一八事变”爆发83周年纪念日前,记者试图找到这位老人,几经周折后通过沈阳市公安局找到郝松青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没想到,生于1923年的郝松青,已于2013年6月销户。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销户意味着人已经去世了。
郝松青走了,但他为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1995年9月8日,从原沈阳胶带总厂退休的郝松青给沈阳市人民建议办公室写了一封信。信上说,警报音响传播范围广,尖锐的声音能够刺激人的神经,希望在“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当天,鸣响防空警报,提醒人们“九一八”是个不能忘记耻辱的日子。
这条建议通过人民建议办很快转到了沈阳市委领导的办公案头。沈阳市委、市政府决定,9月18日夜在全市鸣响防空警报。从提出建议到警报鸣响,这一过程仅仅用了10天。
当时,记者问他为什么想到提这条建议。郝松青老人说:“我在沈阳生活了一辈子,当了10多年的亡国奴,我知道什么叫做屈辱的滋味。”
“你知道吗?伪满洲国的时候,我们出门不敢说自己是中国人。”“我们到学校,得学习日语,每天得面向东方向日本天皇的方向鞠躬。”“那时候屈辱啊,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翻开10年前的采访记录本,老人讲话时痛心的样子,好像要从纸上跳出来。
从1995年沈阳首次举行鸣警仪式后,“九一八”纪念活动日渐丰富,并逐渐规范延续下来。
据沈阳市国防教育办公室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累计200多个城市在“九一八”纪念日组织了类似的鸣警活动。
斯人已去,钟声长鸣。
一个民族对屈辱历史的态度,就是对民族未来的态度。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教授说,一年一度的鸣警撞钟活动,把中国人的心在“九一八”这天连在了一起。中华民族将永远铭记“九一八”。
据新华社
同步播报
《四川抗战史》昨首发
成都商报讯(记者 张舒 实习生张雅文)昨日,由四川省社科院编纂的《四川抗战史》新书正式首发,作为研究四川抗战史目前最系统、最完备、最生动的历史记述,该书全面展示了四川对抗日战争作出的伟大贡献,通过对四川政治、经济、军事等历史事实论述,拓宽了四川抗战史的内涵和外延,开拓了抗战史研究的新领域。
书中指出,直到抗战结束,四川的征兵额达到三百零二万五千多人。四川为完成特种工程,服工役的人民总数在三百万以上。川军先后参加了淞沪抗战、太原会战等大小战役28个,先后有64万将士阵亡,有“无川不成军”之说。四川征粮购粮借粮总额在八千万石以上,历年来四川贡献于抗战的粮食占全国征粮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后征购与征借亦自四川始。
原标题: 今天人民公园举行防空袭疏散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