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望天吃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09.12.2015  11:19

        四川经济日报讯(孟斌 杨刚 记者 常坚)

        一口水,等了整整45年。

        11月20日,仁寿县识经乡中岭村村民林中志走进厨房舀起了一瓢水:“这是我们现在喝的水。清清亮亮,喝起都是甜的。这辈子都没想到这高山上可以有自来水。”今年50岁的林中志话语中充满了感慨和喜悦。

        林中志瓢中的水来自70公里外的黑龙滩水库。林中志的父辈们很多参与了上世纪70年代修建黑龙滩水库的工程,现在他们中有的已经离世,一生都没有在自己家里喝上一口黑龙滩的水。而从喝村里的堰塘水到喝黑龙滩水库的水,林中志们足足等了45年。

        最偏远的村落,30米深井不见水

        识经乡属于仁寿县最偏远的乡镇,喀斯特地貌状态下的中岭村挖井30米都不见水,饮用水全靠在池塘收集的雨水。今年10月前,中岭村村民喝的都是雨后收集来的水。

        踏着青色的岩石,爬上一座矮山,穿过一片芦苇,一个小池塘泛着黄绿色,水中还有许多漂浮物,林中志告诉记者:“这就是我们以前吃的水。”中岭村总户数有841户,像林中志一样靠吃雨水、堰塘水的有550户人家,总计2200余人。因为经济落后、没有水源,该村320余户全家外出,全村因贫导致单身的有100余人。而距中岭村70公里外,是一座闻名遐迩拥有优质水源的黑龙滩水库,水库蓄水量3.6亿立方米,目前水库31项水质检测有27项达到Ⅰ类标准。然而让人无奈的是,黑龙滩的正常水位是484米,中岭村海拔则是627米,143米的落差构成了中岭村数代人的梦魇。

        不仅仅一个中岭村。仁寿县地处丘区,境内无大江大河,年人均水资源仅为全省平均的四分之一,属重度缺水地区。全县162万人口散居在2606平方公里广阔区域,三分之一土地面积位于海拔较高的二峨山区和荣威山脉,大量农户饮用水源是“望天井”:靠浅井或就近引入沟渠、堰塘、山泉水生活。

        “长藤结瓜”送水进万家

        水是生命之源。从2010年起,仁寿县委、县政府积极回应群众期盼,把“全域安全饮水”、 “同网同质同价”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投资16.6亿元建设“一洞五厂六线”骨干工程和“长藤结瓜”工程。“一洞”即民生隧洞,是仁寿县“全域安全饮水”工程中的取水枢纽,投资4000万元;“五厂”是文林水厂和县城水厂及视高、光相、龙正3个区域性水厂的并称,总投资4亿元;“六线”即像蜘蛛网一样分布在仁寿县域的6条供水主管线,总长度达460公里,总投资6.2亿元。

        在“一洞五厂六线”骨干工程的基础上,仁寿县投资6亿元,以中途加压方式,实现主管线与各乡镇现有供水站联网,通过各供水站辐射村社,进村入户解决偏远山区农户饮水问题。这种中途加压方式被形象地比喻成“长藤结瓜”工程。

        村民林中志喝到的水就是这样来的:从黑龙滩深水区的民生隧洞即“一洞”获取水源,所取水下流6公里,到仁寿县文林水厂进行第一道加压处理,从文林水厂出来奔流23公里到富加镇进行二次加压,然后马不停蹄到12公里外的鹤鸣乡进行三次加压,13公里外的复合乡再行加压。四次加压的水经天鹅乡过识经乡最后到了林中志手中的水瓢里。

        截至目前,全县60个乡镇568个村和社区中,已有53个乡镇217个村和社区喝上了黑龙滩的安全水、健康水,全县饮水安全率达到96%,集中供水率达到70%,群众非常满意。仁寿县也因此被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评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

        仅仅有水还不够

        “全域安全饮水”解决了,城乡“同网同质同价”又在全县迅速跟进。“场镇居民较富,而供水成本低;偏远农村居民较穷,而供水成本高。如果场镇水价低,农村水价高,虽然符合成本,但农村居民却负担不起。”仁寿县委书记冉登祥说,在实施工程建设的同时,仁寿县打破成本藩篱,推行城乡饮水“同网同质同价”,解决农村群众“喝不起”的问题。

        “我们按照比民营水厂平均水价低20%的标准,对乡镇供水站实行定价趸售,全县统一趸售价1.3元/吨,群众终端水价不超过2.8元/吨。”以西南方的景贤乡为例,该乡距县城远,海拔高,地理条件复杂,需要三级加压,供水总成本超过2.8元/吨,但征收的水价一样是2.8元/吨。

        “城乡同价”需要财政给予强力支持。靠近县城的文林水厂2012年5月建成供水,日处理规模8万吨,可满足52个乡镇百余万群众安全饮水。然而,文林水厂和几个加压站去年亏损380万元,今年亏损预计将超400万元。

        冉登祥说,为补齐饮水安全工程的资金缺口,仁寿县设立饮水安全基金,每年筹集6000万元,用于安全饮水工程城乡“同网同质同价”运行收费后与工程运行成本间的差额补贴,以及建设、管道维护和日常运营补贴。

        喝水不再等下雨

        “以前最喜欢下雨,从记事起,每次下雨,我们就到处截流沟中的雨水到屋旁边的水塘,烧开水、做饭、洗衣全靠它。很多时候水黄黄的,碱味很重,但是没有别的办法。不下雨的时候,就只有到山下2公里的地方背其他村民池塘里的水。”这是村民林中志的话,这段话已经成为一个休止符,中岭村告别了昨天,掀开了新的一页。目前仁寿县的“全域安全饮水”在最偏远的中岭村安装自来水用户320户,受益人口1320人,望天吃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