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基础建设打基础 产业扶贫转思维

20.05.2016  09:27

 

 

吴筱(中)与村干部一起察看贫困户黄杰家的山羊生长情况。

  “这5只山羊和这头黄牛,都是吴书记帮我们带来的发家致富项目,两年后我们家就可以脱贫致富了。”近日,仁寿县宝飞镇红花村3组贫困户黄杰表示,对于未来,他充满了信心,相信在红花村“第一书记”吴筱的帮助下,村里的贫困户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从2015年11月底下派到红花村任“第一书记”以来,吴筱为该村制订的脱贫方法是“因地制宜,分户实施”进行产业培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变输血为造血,彻底改变贫困户的固有思维,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让产业持续有效地为贫困户带来收入,才能切切实实摘掉‘贫困户’的穷帽子。”吴筱说。

   建设基础设施

  打好脱贫基础

  要致富先修路,让基础设施先行脱贫,后续脱贫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担任红花村“第一书记”后,吴筱就致力于改造村里的基础设施。

  吴筱下派前是市城乡规划局工作人员,通过单位,他为红花村争取到道路维修拓宽专项资金,维修和拓宽了2.4公里的村道。目前,共修建会车道9处,新建水泥路350米,修补道路450米,已于去年年底建成通车。

  红花村对外交流的道路打造好了,吴筱并不满足,他还想着丰富村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惠及全体村民,改变贫困户的生活状态。他通过积极协调市教育体育局,将红花村纳入全民健身项目计划,提供总计3万元的全民健身器材,今年1月底已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如今,每到傍晚降临,村民便聚集到一起,或在单杠上展现矫健身姿,或蹬着漫步机健步如飞。

  “第一书记”的任务是帮助贫困户脱贫,吴筱表示,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要对村里贫困户的情况了如指掌。

  吴筱上任后,与村干部一起,经过反复的逐户核实,确定建卡贫困户29户78人。针对各贫困户的实际,他与村干部反复商量后,经过多次核查和递补,最终锁定29户78人为精准扶贫对象户,其中19户为建房脱贫对象,24户为产业脱贫对象,8户为医疗、低保脱贫对象。

  遵循因地制宜

  培育优质产业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吴筱按照“因地制宜,分户实施”的原则,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进行精准扶贫。

  去年,吴筱为红花村争取到县扶贫移民局项目资金30万元,如何用好这30万元,吴筱事先进行了周密的考察。作为贫困村,红花村既没有村集体企业,又无特色农业,吴筱认为发展种养殖业潜力巨大,能让贫困户切切实实增加收入,享受到扶贫的好政策。

  大方向确定后,种什么?养什么?每户都统一种养品种?这些细节性的问题一一摆在了吴筱的面前。吴筱决定采纳村民们的意见,他走村串户,对贫困户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调查,最终确定了分户实施的原则。为每户量身定做好产业规划,确定发展方向,宜种则种、宜养则养。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的风险,吴筱进行了大量工作。他联系到清见专家、种植大户徐文科,先行赊欠优质种苗给贫困户,并请镇畜牧站和徐文科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指导,而且他利用集体资金,为所有牲畜购买了长期保险,贫困户纷纷表示要利用好保险,“借鸡下蛋”、长期饲养,进行循环发展。(来源:眉山日报 通讯员 郭成钧 记者肖倩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