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五水”建设打造兴水惠民工程

10.10.2014  19:29

    仁寿县以增水、活水、见水、碧水、甜水“五水工程”为抓手,努力打造兴水惠民工程。
    一是实施“甜水”工程,着力解决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仁寿县是典型的丘陵大县,年人均水资源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4,属重度缺水地区,且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位于海拔较高的二峨山区和荣威山脉,大量农户自备水源常常仍是“望天井”,水量、水质无保障。面临“守住黑龙滩喊渴”的尴尬局面,群众对饮用黑龙滩安全水、健康水的期盼十分强烈。2010年,县委县政府积极回应群众期盼,提出了“让农村群众和城区群众一样喝上安全水”的目标,大手笔规划建设统筹城乡全域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一洞五厂六线”骨干工程和“长藤结瓜”工程,即建设一个总长2.6公里的民生饮水隧洞、5个县城和区域性水厂、总长226公里的6条供水主管线,将黑龙滩的安全水由县城延伸到中心乡镇;实施“长藤结瓜”工程,以中途加压方式,向周边场镇、新村聚居点延伸管网,最终实现安全饮水全域覆盖,目前全县60个乡镇已有30个乡镇118个行政村建成通水,80万人已喝上黑龙滩的水;加快实施文林水厂二期和仁寿第二水厂建设,建成后可新增日供水能力11万吨,逐步形成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坚持让利于民原则,推进城乡供水由“小规模、小集中”的区域化模式向“城乡一体、市场运作”的全域化模式转变,推行城乡供水同网同价,按照比民营水厂平均水价低20%的标准,对乡镇供水站实行定价趸售,全县统一趸售价1.3元/吨,群众终端水价不超过2.8元/吨,逐步实现城乡饮水同网同价,最大限度让群众受益。全域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可实现日供水量20万吨,覆盖全县60个乡镇,彻底解决全县群众喝苦咸水、凼凼水等饮水不安全问题,让农村群众和城区群众一样喝上黑龙滩的安全水、健康水、幸福水。
    二是实施“增水”工程,不断提升水资源储备能力。大力实施骨干水源建设、病险水库治理、山坪塘整治等“增水”工程,按照规划设计,将任务细化到年、到月,落实到乡镇、部门,挂图奋战、倒逼工期,整治病险水库40座,整治山坪塘680口,加快推进高滩水库、龙池寺2座中小型水库建设,新建小型雨水集蓄工程1400处,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2.8平方公里,新增蓄水能力0.16亿立方米,极大提升了全县水资源储备能力。
    三是实施“活水”工程,切实夯实农业生产用水基础。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实施引水入城、引水入镇、引水入村、引水入园“四引工程”,加快黑龙滩干支渠改造和引蓄水工程建设,完成了县城商务大道等引水入城工程3处,文宫镇、龙正镇、曲江乡等引水入镇工程5处,珠嘉镇木门村、金光村和方家镇太平村等引水入村工程15处,引水入园工程25处,新建和整治渠道480公里,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2.4平方公里,切实提高了输送水效率和能力,为全县农业生产用水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实施“见水”工程,进一步创造更多亲水条件。规范实施涉水项目,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为实现河岸线“绿化、美化、亮化”创造了更多的亲水条件。加快推进县城高滩湿地公园、城南网贸港公园、视高天府公园、富加如意湖公园等4座湿地公园建设,完成了钟祥镇、龙马镇、汪洋镇等场镇段中小河流治理,综合治理河道5.4公里,实施中小河流场镇段河岸线建设,美化绿化场镇段河岸线8.9公里,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0.8平方公里。
    五是实施“碧水”工程,大力改善水生态环境。认真贯彻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加大对全县水资源管理力度,严格黑龙滩水库等饮用水源保护,实施雨污水分流管道工程建设和区域污水处理厂建设,不断改善水生态环境,新建黑龙滩镇、视高镇、汪洋镇污水处理厂3座,突破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的现状;实施坡改梯、水保林、经济林、封禁治理、保土耕作、坡面水系等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平方公里;对县城老城区实施雨污水分流管道建设,对黑龙滩水库、英头水库、乐群水库等重点水源,建立了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加强污染企业排放治理,严格入河、入库、入湖排污口管理,全县水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李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