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仁和区超额完成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

10.06.2015  21:44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秦勇)6月8日,攀枝花市仁和区金江镇武装部长王志刚领到了一份《任命书》,在未来5年时间里,他就是仁和区法院的人民陪审员了。

当天,仁和区法院举行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选任《任命书》颁发仪式,为新选任的45名人民陪审员颁发《任命书》,其中包括首次选任的少数民族和基层代表。

半数以上来自基层

201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要求在2年内实现人民陪审员数量翻一番。今年5月,仁和区法院完成新一轮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共选任了45名人民陪审员,加上上一任补选的10名人民陪审员,仁和区法院人民陪审员数已达到法官人数的211.54%,至此,仁和区法院超额完成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

新选任的陪审员以大专和本科学历为主,涵盖了从高中到硕士的各种学历层次;因辖区内有多民族聚集,新任陪审员除汉族外,还有彝族和傣族。这些新任陪审员中,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59岁,平均年龄40岁,分别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区等;专业特长涉及建筑、物业管理、教育、社会工作等多个领域。

本届人民陪审员中来自基层一线的有42人,占76.36%。

陪审员进乡村断案

在增加数量的同时,如何提高人民陪审员的陪审质量,克服长期以来“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弊端?仁和区法院也作出了积极尝试。

2014年6月,因赡养纠纷,仁和区布德镇新桥村村民王国民将7个子女诉至仁和区法院。

王国民前几年病痛少,可以勉强劳动维持生活,现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又没有经济来源,要求7个子女尽赡养义务。

法官发现,被告对原告提出的事实和证据没有异议,但就是不想尽赡养义务,互相推诿扯皮。

又是一起赡养纠纷案,如果强制判决,被告不一定会履行,如何才能让被告心服口服尽赡养义务呢?承办法官十分慎重,决定让更多人来判断。法院决定请经验丰富的人民陪审员加入:先从人民陪审员库中随机抽选,再根据对方的时间、意愿和专业背景确定该案的陪审员,与承办法官共同组成合议庭。

最后,大河中路街道党工委退休的老书记沈光前被选中担任陪审员。沈光前在街道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民事纠纷调解经验。“不如我们用巡回法庭的方式将庭审搬到村里,让村民们也听听案件审理。”沈光前向法院建议。

去年6月17日,该案在新桥村如期开庭。庭审时,沈光前连连发问:老人现在身体不如从前,你们为什么不尽赡养义务?人终究会有老去的一天,如果你们以后老了,子女也这样对待你们,该作何感想?

这一番发问,引来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法官和沈光前继续攻“”,给他们普及法律知识,讲道理摆事实,悉心调解。最终,王国民的子女们表示要赡养老人。

经过合议,法官和陪审员形成一致意见,认为该案中,子女对王国民均负有赡养的义务,并进行了相关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