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对口帮扶喜德县:绿了荒山 富了百姓

11.06.2022  10:53

  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10日电 (冉宏伟  张煜良)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光明镇干拖村的瓦波吉木山下,占地420亩的葡萄种植大棚依山面水而建,格外壮观。

  棚外,干拖村党支部书记翁姑果各正指挥一台工程车吊装大棚建设所需设施。棚内,来自什邡市对口帮扶喜德县前方指挥部的帮扶干部李波正指导着几名彝族群众为葡萄架绑扎铁丝。

  “葡萄种植大棚多亏了什邡的帮扶。”看着这些承载着全村群众致富增收梦想的葡萄种植大棚,翁姑果各乐开了怀。

  原来在这之前,由于当地群众一直种植水稻、玉米、土豆“老三件”,虽然劳动力投入多,但经济价值低,一年到头只能维持温饱。因此,群众的种地意愿不高,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了外出务工,部分土地甚至出现撂荒的现象。

  2021年8月,什邡市对口帮扶喜德县前方指挥部在组织帮扶干部前往干拖村调研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发动帮扶干部出点子、想对策。

什邡帮扶干部李波带领村民为葡萄架绑扎铁丝。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传统农业路子走不通,何不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借力发展成规模的现代农业?通过深入思考,并结合当地阳光足、气温高等优势,李波提出了为干拖村招引企业发展葡萄产业的想法。在得到指挥部的同意后,李波立即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了招商引资信息。

  不久后,在李波朋友的牵线搭桥下,凉山州艾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他接上了“线”。通过接触商讨后,双方计划启动“粮经产业园”建设项目,以发展葡萄产业为主要方向,并在其中套种大豆、花生、马铃薯等农作物。

  企业来了,路子也定了。正当李波和翁姑果各准备带着村民大干一场时,意外出现了。

  “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给了公司后我们干什么?”“公司用了土地,我们有啥好处……”面对群众的质疑,李波和翁姑果各多次组织村民召开议事会,向村民详细讲解公司入驻后,在土地流转、就近就业等方面的好处,逐渐打消了群众的顾虑。

  同时,李波和翁姑果各积极与喜德县相关单位对接,争取到了100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企业入驻提供了更好的落地条件。

  2021年10月中旬,艾洋农业在签订三方投资协议后,正式进驻干拖村,以每亩1500元的价格流转了项目一期用地581亩,并于2021年12月启动了“粮经产业园”建设。

  此后,李波也一头扎入园区建设中,成为了项目牵头人。“李波作为帮扶干部,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看着什邡的帮扶干部每天为项目建设忙上忙下,翁姑果各和村民们十分感动。

  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当地群众的观念也在进一步转变。“以前老公务工,我带孩子,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全家花销,一年到头存不到钱。现在我每月在园区务工收入2500元,由于我踏实肯学,还被企业方聘用为园区管理人员,三个月的试用期满后,转为正式员工,还将购买五险,基本工资每月也会涨到4000元,加上家里1.8亩土地每年流转费2700元,完全足够家里开销,老公的工资全当存款了。”干拖村1组村民沙马说,艾洋农业来了以后,不但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还可以照顾老人小孩。

  在干拖村,自艾洋农业进驻后,悄然转变观念的远不止沙马一人。翁姑果各介绍,截至目前,艾洋农业已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完成一期共420亩阳光玫瑰生态葡萄设施大棚建设,并在其中全部套种了花生。在这过程中,园区每日用工数量在60人以上,人均工资每日100元,村里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全部覆盖,群众也从开始的质疑转变为支持和参与。

  为进一步提升村民务工能力和水平,园区已培养出像沙马这样的管理人员5名,占到了管理队伍的四分之一。接下来,园区还会继续加大培养力度,最终实现管理人员全部本地化,为干拖村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业的队伍。

  同时,为助力产业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什邡还在园区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00万元,并按每年保底6%的收益分配给干拖村,用于村公用设施建设、民生事项、扶危济困等方面。(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尧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