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一个国有林场的转身
4月的什邡林区一片葱茏。图片由什邡林场提供
1999年的大坪工区。图片由什邡林场提供
“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4月3日,什邡林场场部,谈起国有林场改革,场长王戈感慨万千。
作为全国三大林区之一,四川现有国有林场180家,管护面积超过5200万亩。近年来,我省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围绕提升生态功能、创新管理体制、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等,逐步将林场办社会职能和经营任务剥离,明确林场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推进企业改制。
什邡林场于2013年底展开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是全省最早的一批试点林场之一。近日,记者前往什邡林场,实地探访改革成效。
A
曾经辉煌
在电锯轰鸣中,一线工人待遇不错
什邡林场面积为39.76万亩,占整个什邡地域的三分之一。
1958年建场以来,林场曾红火了数十年。
现年79岁的陈阳民,是林场的第一批职工,当年才22岁。他回忆,当时,工作条件艰苦,但是“收入还可以”。
实际上,1983年以前,林场一直是财政差额拨款,辅以其他收入,职工的日子一直过得不错。1984年,林场被确定为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就在那时,第一代职工种下的树苗已经进入采伐期,每年可以采伐的树木接近2万立方米,在电锯的轰鸣中,林场度过了最为辉煌的时光。而为了照顾工作条件恶劣的职工,林场还开设了医院等机构。
什邡林场办公室统计,建场50年之际,林场累计完成造林30万亩,伐木超过40万立方米。
对于林场职工而言,造林意味着希望,伐木代表着收入。71岁的张照顺回忆,1990年前后,他担任大坪工区副主任,在秋冬季节,他会带着工人喊着号子将木材运往8公里外的林区公路。在那段时间,林场的待遇不错——一线工人月薪超过240元,同时期什邡的乡村教师每月最多能拿120元。“那真是好时候!”今天回忆起来,张照顺仍然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