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前11个月 中国为什么多进口了800亿美元芯片?

07.01.2022  21:53

  原标题:2021年前11个月,中国为什么多进口了800亿美元芯片

  来源:经济观察网

  记者 沈怡然 实习生 林婷婷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前1-11月,中国进口的芯片总量为5822.2亿个,同期增长了19.3%,此前,中国已经在2018-2020年连续保持了3000亿美元的进口额,在2021年的1-11月,进口金额突破到了3890.6亿美元。

  过去一年,中国大力推进芯片的自主化,但进口量为何只增不减?对此,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晶认为,这主要受中美关系、新冠疫情、芯片缺货的外部刺激,终端和系统企业在2021年加剧货,一些企业甚至出于备货要求提前囤2-3年的货。这种囤货是全面的、连续性的,涉及到各类芯片。

  朱晶表示,至少在未来3-5年内,这种进口态势仍会持续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国产替代没有效果。芯片的本土化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下游企业需要一个试用和采纳的过程,企业首先要保障终端供应,再逐步进行国产替代。

  云岫资本合伙人赵占祥表示,不同领域的“国产替代”有各自的时间窗口,且各个行业的格局逐渐清晰,随着资金向头部集中,国产赛道将出现本土的龙头企业。

  净进口数量接近3000亿块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前1-11月,出口的芯片数量只有2840亿个左右,增速23%,净进口数量接近3000亿个。

  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表示,集成电路作为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大进大出本属于正常现象。但中国在该领域有如此巨大的贸易逆差,无疑反映出国内产业无论是规模上还是竞争力上,都不能满足庞大市场的需求。同时也要看到,几年国内集成电路的出口增速始终高于进口增速,贸易逆差的相对规模在不断减小,这也说明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正在快速进步并逐步缩小供需差距。

  朱晶表示,本土企业在消费类存储器方面实现了一定的替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产能也在不断提升。

  在处理器方面,以龙芯、飞腾为代表的国产高端通用芯片涌入了信创领域,面向党政军信创市场提供CPU。同时,飞腾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和华为鲲鹏处理器也实现了一定替代效应。一些下游厂商在主动采用这些国产芯片,过去他们的供应商几乎来自英特尔、英伟达。

  在去年的缺货态势中,车用半导体短缺尤为突出,朱晶表示,以MCU为代表的车用芯片成为国产发展最快的一类。根据梳理,2018年以前国内车用半导体厂商可能不足10家,至今已超过30家,更多的消费类厂商也在该方向布局。

  一些新兴芯片也逐步涌现,朱晶表示,用于人工智能的计算类芯片开始流行,市场出现了新的DPU、GPU以及存算一体芯片的创业企业,但这些公司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市占率。

  1500亿元股权投资砸向半导体

  国产技术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资本的助力。根据云岫资本提供数据,预计2021年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总额将达到1500亿元,相比2020年多出100亿元,而2019年投资总额仅有300亿元,三年之内投资额涨了5倍。投资案例方面,2021年1-11月的投资案例比去年增加50%,从去年的400多起增长为约600多起,其中融资规模超过5亿元的企业超过50家。

  赵占祥表示,在二级市场,科创板的362家半导体公司中有56家芯片公司,后者占总市值的26%,在市值十强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由于缺芯需要扩大生产,工厂下订单需要购买设备,下半年开始,半导体整体市值突飞猛进,设备公司涨了一倍,设计公司也涨得非常高。

  资本的引导下,更多芯片企业涌向了高端芯片领域,赵占祥表示,2021年融资超过5亿人民币的公司超过50家,方向多属于高端芯片,周期长、投资大、技术难度高,而三年前,这些方向少有创业团队。

  资金正在向头部企业聚集,赵占祥表示,去年一级市场1500亿的股权投资中,7%的公司拿了60%的资金,这些公司将是未来中国半导体龙头企业的代表。半导体产业链很长,有许多细分环节。未来中国半导体的产业格局将是金字塔型,由少数的龙头企业和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组成。龙头企业最终的数量不到100家,专精特新企业会有上千家。

责任编辑:王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