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20亿级”创新创业基金落定成都

30.09.2016  18:40
核心提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当直面一个命题谁来创新? 打开成都创新地图,科研院所高校、国字号重点实验室星罗棋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当直面一个命题——谁来创新?

打开成都创新地图,科研院所高校、“国字号”重点实验室星罗棋布。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56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30余家……这是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不可或缺的动能之源,也是回应“谁来创新”的破题之解。

坚持“建强”与“激活”创新主体并重,在“谁来创新”问题上有突破,成都把“建强创新主体”的着力点瞄准推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三个一流”的布局谋划之中。

9月7日,在继与成都签订共建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之后,四川大学校地协同创新战略项目再度花落蓉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与四川大学签约建设“成都生物医学材料产业示范园”,共同打造世界生物医学材料中心。

仅在20天之后,在四川大学120周年校庆之时,四川省、成都市与四川大学签署《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四川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造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引擎。承接120周年校庆之际,汇聚全球校友力量,圆梦学子创新创业的“20亿级”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基金同时成立,该创新创业基金包括四川大学校友同创基金、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公益基金、校地科技合作专项资金以及校企联合创新创业基金等,鼓励和支持川大学子、全球优秀青年到成都创业、到川大创业。

从共建一流大学,到校地打造直指“世界级”的生物医学材料中心,再到四支基金驱动的创新创业基金成立……作为共筑“三个一流”,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高校样本,成都与四川大学“深水区”推进校地协同创新,力促西部科技中心建设, 无疑是成都建强、激活内生创新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毫不动摇地谋创新、抓创新、促创新的一线生动解读。

谁来创新?

建强激活创新主体

形成共建“三个一流”的“5+1”新格局

高校依城而立、城市因校而兴,大学的品质决定了城市的品位。

今年4月15日,天府新城会议中心。成都市与四川大学签署《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此,成都市与四川大学开启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共建国际一流创新创业大学。

共同打造 10—15个国际领先的一流学科领域;共同打造“3+3”国际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研究院);共同打造环川大周边集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成果交易、成果产业化“一体化”的示范区;共同打造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建立国际化、跨学科、跨行业的创新创业特区;共同打造一批高新技术探索研究院……十大方向、十个领域,合力推进的几个月里,一些“路线图”已挂图作战。

9月27日,合作框架协议谋划的“共同打造一批高新技术探索研究院”,其规划建设“成都喜马拉雅国际研究院”的构想,已在蓉渐行渐近。当日,剑桥大学“康河计划”四川大学工作站暨四川大学喜马拉雅多媒体数据库在四川大学挂牌。9月26日,以四川大学为主体,校地合力共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布局,再度启动升级版——四川省、成都市与四川大学签署《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 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四川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打造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引擎。

“四川省、成都市给了川大一个舞台,川大必将给省市一个精彩。”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院士分析,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四川大学将积极投身于四川和成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四川省、成都市共同打造若干国际顶尖学科领域,共同打造面向世界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大科学中心和颠覆性技术平台,共同打造科技成果“三权”改革的先行区,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四川范本”。

瞄准“三个一流”,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昨日,成都市与四川农业大学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由此,成都已先后与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5所在蓉高校,以及中科院成都分院分别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研机构战略合作协议,由此形成共建“三个一流”的“5+1”格局,通过体制机制拓新,建强、激活创新主体,破解“谁来创新”的命题。

汇高校之创新基因,激活全面创新改革的池水,让分布在城市创新体系之中的科研资源变创新资本,成都构建起一张基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环高校科技圈,以“圈”汇城,激活在蓉高等院校科技资源,融入城市创新机理之中。

放眼成都,在环高校科技圈布局之中,“环交大智慧城”正重点打造该区域首个核心项目——环交大菁蓉创业谷项目,瞄准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要素集聚区,成为校地协同创新和“三权改革”先行先试示范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成都高新区,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姻”,合力打造以“一校一带”为核心的环电子科技大学成果转化产业带;整合四川大学等高校资源,曾经的“电脑一条街”磨子桥转型升级,武侯区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涅槃新生……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力争到2025年,成都将形成20个以上国际领先优势学科,推动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西南财大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大力建设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大力引进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市外高校,与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在蓉高校合作发展新型研究院,成都将力争在高能物理、光电技术、核动力设计等领域进入全球领先行列。

如何建强与激活?

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

四川大学“20亿级”创新创业基金在蓉签署

成都与四川大学,一座城市与一座大学的120年相守相望。

金秋九月的四川大学,全球校友,桃李云集。多年前,他们求学望江楼畔,从四川大学出发,走出校园,启程他们的创新创业之行。在母校120周年校庆之际,他们回归到成都,归程到这座熟悉的城市,用不同的方式,融入这座城市的创新创业共识之中。

在此次校庆活动中,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汇聚全球校友力量,圆梦学子创新创业的“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基金”成立,该创新创业基金包括四川大学校友同创基金、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公益基金、校地科技合作专项资金以及校企联合创新创业基金等,鼓励和支持川大学子、全球优秀青年到成都创业、到川大创业。

今年5月29日,四川大学全球校友创业家联谊会成立并发起设立四川大学校友同创基金。眼下,四川川大校友同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在蓉成立,“四川大学校友同创基金”的资金规模已达15亿元,基金将聚合全球校友之力全力鼓励和支持川大学子乃至全球优秀青年到中国、到成都、到川大创新创业。此外,“四川大学创新创业公益基金”则是由社会捐赠给四川大学基金会,资金规模为5亿元,公益基金用于鼓励和支持川大学子创新创业,并提供强有力的双创服务供给、风险投资供给、成果转化交易供给等。现已设立的医学与健康“双创”基金,由包括华西医院在内的四川大学4所医院与2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成都共同出资2亿元人民币成立。

此外,“四川大学校地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则主要结合地方经济及产业特点,用于地方政府及企业与四川大学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等项目研究等。目前,成都高新区已与四川大学联合设立专项资金。“校企联合创新创业基金”则主要用于开展科研及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建设、四川大学学生开展与企业创新创业等,蓝光集团、东土投资集团、四川好医生药业等10余家企业已先后与学校共建联合创新创业基金。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紧密联动的纽带,成都深入落实市委全面创新改革《决定》提出“12345”的创新改革思路,其中的“2”,即是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的方略之中,打通 “两个通道”再度提上案头,且着墨尤重。

此次四川大学“20亿级”创新创业基金在蓉签署,如此“大手笔”合力推动全面创新改革,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足见一所高校融入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倾力之深。

精彩,并不止于此。在四川大学四大创新创业基金落地成都的同时,四川大学与成都高新区也开启战略合作,加快四川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成都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按照四川大学-成都高新区全面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设立1亿元规模的“双创”专项资金,共建国际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共建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共同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促进成果转化等七大领域,深度推进校地协同创新。

城市动力是一座城市发展的驱动力量,决定着城市发展的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影响着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四川大学与成都合力推动全面创新改革,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无疑是成都按照“12345”的总体思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西部科技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一盘棋”之中的知秋一叶。

然而,环顾成都校地协同创新版图,校地协同“满园春色”次第绽放。

以电子科技大学为核心,推动建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区,电子科大学与成都高新区启动“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电子科技大学和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在成都科学城建设天府数智谷创新创业基地;

以西南交通大学为核心,“深水区”开展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实践,《西南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等相继出台,100多项专利分割确权;校地合作推动建设环交大智慧城,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方案也已初步完成;

以西南财经大学为核心,西南财大与天府新区联动,探索共建天府金融产业国际创新中心;探索与青羊区共建“环西南财大财经硅谷”;

以中科院成都分院为核心,成都市与中科院成都分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中科院成都分院新园区,眼下,成都分院与成都天府新区签署科学城园区项目实施协议,高起点建设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新园区,正在成都科学城加快布局……

成都正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和创新引领行动,按照“12345”的总体思路,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西部科技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毫不动摇地谋创新、抓创新、促创新,凝聚共识的成都,已挂图作战,拓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