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年平均降水量4739.9亿立方米 整体处于缺水状态

31.07.2014  19:11

    近日,四川省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城乡用水量激增。如何在保障居民正常用水需求基础上合理节约用水,成为一大难题。7月30日,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我省年平均降水总量4739.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900立方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长期以来,我省存在着水资源区域、季节分布不均等问题,导致我省整体处于缺水状态。总量有限,只能节流。我省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在于“改水价限产业,遏制粗放用水”,即通过经济、行政等手段调节用水需求。

    今年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而我省年内也将出台指导意见,在2015年底前,所有设市城市原则上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目前,德阳、眉山两地已经率先试点。眼下,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正加快实施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基础——“一户一表”工程。

    为了限制高耗水产业发展,今年上半年,省经信委联合省水利厅等八部门,将年用水量30万立方米的546家工业企业纳入用水重点监督管理,以落实节水目标责任制。目前,我省重点取水户全部实现了计量检测,部分重点取水户实现了在线监测。

    全省农业用水60%以上的用水需求在农村,节水空间十分广阔。今年以来,全省各地正在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同时引导旱山村、缺水村农民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少种水稻等高耗水作物,采取点、穴灌等方式遏制农业粗放用水。

    而在开源方面,我省已将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纳入水资源综合规划和农田水利综合规划进行统一配置,计划在规划内雨水集蓄工程等建设给予财政补贴。结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鼓励农民修建小水池、小水窖、小塘坝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去年,全省非常规水源利用量为1.1亿立方米。(记者 王成栋)

    原标题: 调节用水需求 构建节水型社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