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亏损2亿!“火锅顶流”海底捞是否真的捞不起了?

25.08.2022  12:41

  来源:正观新闻

  一年前,被称为中国火锅之王的海底捞,在疫情之下依然大举逆势开店扩张,吸引资本的疯狂追逐,股票市值一骑绝尘,一度超过4500亿港元,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的一个“传奇”。

  一年之后,8月14日晚,海底捞发布2022年上半年的盈利预警财报,期内收入不低于167亿元,同比下滑不超17%;预计上半年净亏损2.25亿元至2.97亿元。不仅经营业绩出现巨额亏损,市值遭腰斩再腰斩,其在行业上的口碑也逐渐高光不再。

  如今,亏损、关店、股价大跌,口碑下滑,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等,都成为了贴在海底捞身上难以撕下的标签。不禁让人唏嘘,“火锅顶流”海底捞,是否真的捞不起了?

   盲目扩张是原罪

  失控的门店扩张,或许是造成海底捞业绩下滑的“罪魁祸首”。

  2017年之前,海底捞每年新开门店数,最多也没超过35家。201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99家,2018年达到了193家。截止2021年9月,海底捞拥有门店1597家,2021年一整年新开600多家。

  郑州市场也不例外,截至目前,市区共有30多家门店。消费者们渐渐发现很多海底捞门店不需要排队了,到店就有位置。“以前吃海底捞都要跑到淮河路那家店,每次都要排队两三个小时。现在家门口就开了好几家店,不怎么排队。”郑州市民赵女士说。

  郑州某热门商圈的海底捞店员也透露,“现在周一到周四基本都不需要等位,只有周五到周末的晚上才会排队,就算排队也不超过半个小时。

  盲目的疯狂扩张,导致海底捞曾经引以为傲的翻台率逐年下滑。2018年,海底捞的翻台率达到巅峰,为5.2次/天,也就是说,一天之内平均每张桌能迎来至少5拨客人。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变成了3次/天,这是海底捞的盈亏平衡线。

  今年3月,海底捞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去年一整年,海底捞亏损41.6亿元,这相当于海底捞上市以来净利润的总和。

  不过,海底捞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去年11月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启动“啄木鸟计划”,决定逐步关停业绩不佳的门店。截至目前,海底捞在全国已经关停了接近80家门店。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去年6月的业绩沟通会上表示:“2020年6月份,我判断疫情在9月份就结束,但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后来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年轻人为什么“”不动了

  随着海底捞业绩预告披露,#人们为啥不爱吃海底捞了#的话题也同步登上热搜,热评中不少网友表示“火锅品牌这么多,并非海底捞不可”、“海底捞太贵,消费不起”、“服务太过热情,社恐人士,退退退”。。。。。。

  在越来越崇尚理性消费的当下,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以钟薛高为代表的“雪糕刺客”,深深刺痛了消费者的心,人们对价格更加敏感,“非必要少消费”正成为国民共识。“海底捞价格越来越贵了,每次去吃都要人均一百多,太不实惠了,不如自己在家买点火锅食材煮煮吃。”酷爱火锅的王先生说。

  同时,在年轻群体眼中,海底捞的“服务好”变成了压力。被海底捞当作王牌的“宾至如归”的服务,对大部分顾客来说已经失去新鲜感,甚至让不少人觉得不舒服。大学生小李说:“一顿海底捞,吃出了被服务恐惧症。出来吃饭就是图个安静和放松,不希望受到额外的打扰。”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早已发生变化,大家不再喜欢被围绕、被束缚,而是转向追求轻松和享受自由。

  此外,年轻人所追捧的养生、颜值、国潮、趣味等,对海底捞而言都不是擅长的。如果不能够讲出新的故事,在变化如此之快的当下,海底捞其实很容易会被“抛弃”。

  客观来说,时至今日,海底捞的市值依然有近千亿港元,它依旧是中国火锅界的头把交椅,只是这把交椅没有过去那么光鲜了。在火锅界新品牌层出不穷、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海底捞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也值得深思。希望这位昔日的老大哥能够重新定位自身,及时调整战略,在未来走的更稳更远。(正观新闻见习记者 金鑫)#洞见计划#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