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集体患上资金“饥渴症” 2013年发债融资5241亿元

04.04.2014  10:07

随着证券业2013年年报的逐渐披露,资本中介业务的崛起已经成为行业的最大特点。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证券公司仅通过发债融资就累计高达5471亿元,凸显了在全行业加杠杆环境下证券公司对资金的渴求状况。

10上市券商净利同比增26%

W 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3日,19家上市券商当中,已经有包括中信证券等在内10家券商公布了2013年年报。数据显示,上述10家券商2013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453.89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4.95亿元同比增长26%。

10家上市券商中,从净利润增长指标来看,除了因“乌龙指”事件而元气大伤的光大证券外,其余全部实现了增长,同比增速最高的为东北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了218.77%。从绝对值来看,中信证券的行业龙头位置仍然难以撼动,2013年共计实现净利润52.44亿元,同比增长23.75%;海通证券则以40.35亿元的净利润规模紧随其后,同比增长32.84%。

来自证券业协会的数据则显示,115家证券公司2013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92.41亿元,各主营 业务 收 入 分 别 为 代 理 买 卖 证 券 业 务 净 收入759.21亿元、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128.62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44.75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25.87亿元、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70.30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305.52亿元、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184.62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440.21亿元,104家公司实现盈利,占证券公司总数的90.43%。

对比2012年的行业数据,从业务构成来看,2013年全年,证券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23%,净利润同比增长了34%,经纪业务同比增长了51%,贡献比提升至48%,投行业务收入199亿元,同比下降11%,贡献比下降至13%;自营投资收 益305亿 元 , 同 比 增 长5 .3%, 贡 献 比1 9 %; 资 管 业 务 收 入7 0 .3亿 元 , 同 比 增长163%,贡献比4.4%;融资融券利息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251%,贡献比12%。

W ind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A股的总成交金额达到了46.35万亿元,远远超过2012年同期的31.24万亿元,这也是整个证券业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从两融的发展情况来看,截至2013年末,融资融券余额已经达到了3465亿元,较2012年末的895亿元同比增长了287%,这也是两融业务收入急剧扩大的主要原因。

中信海通角逐行业龙头

已经公布财务数据的各个券商的具体情况则不尽相同:有的春风得意,有的黯然神伤,有的则岿然不动。

光大证券年报显示,2013年全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0亿元,同比增长10.0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亿元,同比下滑79.48%。光大证券表示,“8·16事件”后,公司投资业务受到较大冲击。为了补充流动性、降低“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的比例,公司集中处置了部分权益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现亏损7.1亿元,债券投资业务小幅亏损408万元。公开资料显示,光大证券2013年11月14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2013]59号)(以下简称《决定书》),正式宣布了对于这家上市券商在“8·16乌龙指”中卖出ET F和卖空股指期货拙劣举动的处罚,其罚单金额高达5.23亿元。

相对于光大证券,东北证券可谓春风得意。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7.67亿元,同比增长47%;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218.77%。在各项业务收入中,该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加41.01%,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6.18%。

作为行业的龙头,中信证券的位置依然稳固。年报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尽管面对来自海通证券的激烈竞争,中信证券仍然实现营业收入161.15亿元,同比增长37.81%;实现净利润52.44亿元,同比增长24.76%。在各项业务构成中,经纪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0.19%,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长34.08%。海通证券则紧随其后,年报数据显示,该券商2013年全年共计实 现 营 业 收 入1 0 4 .5 5亿 元 , 同 比 增 长14 .38%;实现净利润40.35亿元,同比增长32.84%。

券商集体患上资金“饥渴症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往年的年报,上市券商2013年以融资融券为首的资本中介业务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整个证券行业的杠杆比例骤然提高,券商的自有资金已经很难满足这些重资本业务的发展,并正在大量的进行举债。

中信证券年报显示,该公司资本中介业务规模从2010年末的人民币117亿元快速扩张至2013年末的人民币1100亿元,增长8倍。资本中介业务在收入中的占比由2012年的15%提升至2013年末的28%。截至2013年12月31日,该集团境内融资 余 额 为 人 民 币3 3 0 .8 6亿 元 , 同 比 增长285.32%;境内融券余额人民币3.34亿元,同比增长33.15%。2013年,中信证券发行了8亿美元债、200亿元人民币债以及十一期短期融资券,财务杠杆率从2012年末的1.55倍提升至2013年末的2.5倍。

海通证券的年报则显示,该公司2013年度融资融券、期现套利和约定购回等创新业务收入占比达26.3%,较2012年(16.5%)增加了9.8个百分点。光大证券的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融资融券余额121亿元,比年初增加197%,该公司信用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9%。东北证券的年报则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融资融券余额达到23.39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559%。

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资本中介业务成为众多券商新的收入增长点,然而,这类业务对资金的消耗极高,也正在迫使整个证券商业加杠杆。据了解,目前券商发行的债券主要有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和次级债,其中公司债又包括私募发行的证券公司债和场内公开发行的一般公司债两种类型。WIN D统计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券商(含非上市券商)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和证券公司债数量就达到了235起,计划发行总规模就已经达到了5271亿元,实际发行规模达到5241亿元。相比之下,2012年全年,券商债券融资规模仅为531亿,其发债凶猛程度可见一斑。

在上述235只债券中,短期融资券达到了187只,发行规模达到3897亿元。值得注意的,多家券商正在采取滚动发行的模式:以中信证券为例,这家龙头券商自去年以来的每个月都发行了期限为3个月的短期融资券,总发行规模高达640亿元。除此之外,中信建投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广发证券和光大证券也进行了类似的发债举动。

大量的债券融资加大了券商的此财务费用压力。Wind统计数据显示,在已经公布年报的10家上市券商中,应付利息已经达到了14.37亿元,较2012年同期的2.07亿元大幅上涨了594%。以中信证券为例,截至2013年末,其应付利息为8.9亿元,较2012年莫得1.43亿元大幅增长了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