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规模约500亿元:深圳航空航天产业家底厚实
编者按:随着《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的推出,我市将积极培育和发展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梯次发展的产业结构和新的竞争优势,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本报今起对我市未来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采访摸底,分析产业发展前景。敬请垂注。
深圳凭借自主创新,在航空航天产业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快跑”。深圳经贸信息委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深圳航空航天产业“家底”较为厚实,整个产业规模约500亿元。
目前,深圳航空产业特色明显,研发制造具备发展潜力,已初步形成覆盖适航取证研发、航空电子元器件、机载模组、无人机、机场地面设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链,细分领域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
一批行业巨头或“小巨人”正在出现。在航空电子领域,中航实业、振华富、国微电子、深南电路、中航比特、南航电子、多尼卡等企业技术领先;在无人机领域,大疆创新、中航华东光电、一电科技等企业具备研发设计总装集成能力,在飞控、航拍等方面居国内前列;在机场地面设施领域,中集天达登机桥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
深圳航空运营保障能力国内领先,率先开展海上石油作业、警务航空、应急救援、通勤飞行等通用航空业务,建立了国内最早的警务航空队,涌现出中信海直、金鹿、亚联、东海、金石、亚太等一批优质通用航空运营企业。目前,深圳直升机海上石油作业规模全国第一,公务航空运营规模华南地区第一。
深圳航空物流、航空维修、飞机租赁、航油航材供应、通航培训等临空服务产业,发展迅猛。其中,深圳航空物流居全国前列,顺丰快递是国内航空货运规模最大的民营速递公司,联合包裹快递公司(UPS)将亚太转运中心设在深圳。而在航空维修领域,汉莎技术具备空客A320、A321等各等级飞机的维修能力,中信海直具有国内唯一授权的欧直系列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
深圳已发展成为微小卫星、卫星导航基础构件及终端设备等研发制造的重要基地。在微小卫星研发设计制造及卫星系统应用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突破。东方红海特已具备国内领先的微小卫星设计、测试、总装、运营能力。在卫星导航应用领域,拥有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民用车载卫星导航仪占据国内40%以上的市场。在卫星导航应用终端研制领域,涌现了航盛电子、赛格导航、中兴通讯、先进院等代表性企业和研究机构。
同时,深圳在新材料和精密制造等基础前沿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光启研究院的超材料技术在新型航材、新一代机载和星载天线等领域有巨大应用潜力。圆梦研究院的高端装备、极限工具、复合3D打印等精密制造技术及装备,可突破发动机叶片、机匣等核心部件的加工技术瓶颈。
中国国防工业首席专家、深圳市特种行业协会会长段忠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发展航空航天产业,要路子对,下手快,出手重,下大力气。因此,政府要舍得投入,高起点地建设试验平台、公共平台,这样才能打牢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