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将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发展基金
13日,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专题新闻发布会,就成都日前发布的《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进行解读。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张新宇介绍,《意见》从创新、创业、创投3个方面,重点解决技术、人才、资本三个生产要素的供给问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支撑新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意见》提出了争取国家重大平台布局、探索面向不同主体多元化的成果转化模式、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大市场等政策措施。为抢抓国家创新平台和互联网平台部署的机遇,争取原始创新、成果转化、行业应用等资源在成都市布局,抢占新经济发展的“码头”,《意见》提出对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创新基地给予最高100万元的支持,对进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互联网平台的,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针对知识产权转化率低的问题,《意见》提出在深化“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的基础上,从企业端入手,鼓励企业将高校院所未确权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产品并实现市场销售的,企业可获得不低于30%的知识产权。《意见》还提出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大市场,打通知识产权咨询、申报、评估、交易、保护、服务各个环节,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全链条。
人才是支撑新经济发展最活跃的要素。据悉,与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成都市在新经济高端运营人才、顶尖专业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等方面没有形成比较优势。《意见》从外引、内培和人才服务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对拓宽新经济人才引进渠道,《意见》提出,借助在外川籍人才的家乡情结,推进“蜀才归蓉”;借助校友会、行业协会等“朋友圈”,吸引顶尖人才“蓉漂”;通过奖励政策调动猎头公司积极性,为成都市新经济挖掘输送急需人才。对优化人才结构,《意见》提出支持在蓉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设置新经济领域相关专业;鼓励新经济企业与在蓉高校联合办学,加强“互联网+”领域企业家、实操人员培训,培养“接地气”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对强化人才服务,《意见》为新经济人才开辟“绿色通道”,让人才安下心、留得住,创新建立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新经济人才库,对入库人才提供分类分级优先服务保障;搭建校政企人才合作平台,鼓励在新经济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新经济领域知名企业嵌入式学习,打通企业和政府人才交流的通道。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本是新经济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新经济企业具有轻资产、高成长性、高爆发性和高风险性的特征,要进一步提高成都资本密度,增大本土创投机构体量,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对汇聚新经济创投资源,《意见》从加大补助力度、扩大金融储量、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提出政策措施,对新设立或迁入的境内外法人金融机构、金融总部给予最高4000万元的补助;通过奖励手段,吸引国内外知名创投机构落地,扩大金融“蓄水池”储量,增强其在成都生根发展的动力;通过建立新经济项目储备库,创新项目接口机制。
张新宇透露,为加强本土资本市场建设,提高政府引导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杠杆作用,《意见》提出创新政府基金投入方式,政府分别设立2亿元的新经济天使基金和100亿元的新经济发展基金,采取直投、引投和跟投方式,对企业发展的初创、成长、爆发阶段,提供全过程的融资服务,坚定企业在成都落地生根的信心。同时,由于新经济企业具有轻资产、有效抵押物不足的特点,金融机构在对新经济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中顾虑大,信用评级较低,《意见》提出通过对新经济企业增信提高其融资能力,创新新经济企业评价方式,提升企业评级;对评级机构给予补贴,引导评级机构开展新经济企业信用评级,增强企业信用;整合担保资源、鼓励保险产品创新,改善其外部信用支撑。
此外,针对成都拥有众多一流高校这一资源优势,《意见》提出设立校地合作专项资金,充分发挥高校孵化企业的“母体”作用和融资平台作用,孵化壮大创新企业,推动在蓉高校面向地方和产业需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成都科技人才资源富集、消费应用市场庞大、地域文化基因独特,具有培育新经济的肥沃土地,是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张新宇介绍,成都市委、市政府深刻洞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和趋势,提出了发展新经济的重大战略部署,正是促进城市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经济增长动力接续转换的具体举措,必将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经济体系,抢占新一轮城市竞争制高点,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注入强有力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