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大豆将扩种至1.4亿亩 近期不发展转基因

15.04.2016  11:16

   大豆将扩种至1.4亿亩 近期不发展转基因

  ◎每经记者 张雯

  转基因农产品商业化种植问题挑动舆论神经。4月13日,农业部就转基因相关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在大豆扩种政策背景下,转基因大豆近期将不会发展种植。

  日前,农业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20年大豆生产面积扩大至1.4亿亩。

  而针对扩种大豆中是否包含转基因大豆的问题,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明确回复:“在转基因方面,我们现在没有成熟的品种,也只是审批了一些进口的安全证书,国内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还没有批过,我们近期发展大豆肯定是发展非转基因大豆。同时,也还需要进口来补充。

   口粮作物实行技术储备战略

  当前,我国在转基因重大专项上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国际上率先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水稻、小麦等作物育种;基因克隆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克隆了137个重要基因,获得了1036项专利,专利总数仅次于美国。

  在粮食作物方面,我国已经培育出一批抗虫水稻、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育成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47个。而在此背景下,口粮类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进展仍近乎于停滞。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只批准转基因抗虫棉和转基因抗病毒的番木瓜两个农作物商业化应用,而从国务院2008年批准设立转基因重大专项以来,至今已经过去8年,并没有任何成果在生产上应用。

  对此,廖西元回应称,要实施以经济作物和原料作物为主的产业化战略,加强棉花、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等重大产品的产业化进程。而对于小麦、水稻这类口粮作物,则主要实施“技术储备战略”,即保持抗虫水稻、抗旱小麦等粮食作物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力度,保持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研发的国际领先地位。

  一位饲料行业分析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从今天发布会透露信息的字面判断,玉米是被作为经济作物、原料作物来推进抗虫玉米产业化进程,而非作为口粮作物,换言之,作饲料、作燃料,而非等同于小麦水稻等口粮。

   经审批的转基因产品安全

  转基因食品到底是不是安全的?会不会对人类造成不可预知的危害?那些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可怕传言是真的吗?

  廖西元给出了一个结论:经过科学家安全评价、政府严格审批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

  事实上,自转基因技术产生以来,为保障转基因产品安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制定了一系列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标准,成为全球公认的评价准则。依照这些评价准则,各国也制定了相应的评价规范和标准。

  廖西元解释称,从科学研究上讲,众多国际专业机构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已有权威结论,就是通过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都是安全的。从生产和消费实践看,20年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累计种植近300亿亩,至今未发现被证实的转基因食品安全事件。

  在中国,目前已经组建了由64名专家院士组成的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47位专家组成的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2个第三方检验测试机构,负责转基因安全评价、标准制定、检验检测。国务院建立了由农业、科技、环保、卫生、质检、食药等12个部门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今年两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与数位农业界别全国政协委员探讨当前社会“反转基因”现象,多位委员表示:“越是危言耸听的信息传播越快,且几乎没有成本,而证明其伪却比较费事,这也说明了政府在转基因科普方面存在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