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女性视角被吐槽:女人成为男人玩物
原标题:BBC称《人民的名义》热播圈粉无数:大尺度政治扫盲
资料图片:《人民的名义》剧照(图片来源网络)参考消息网4月14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的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圈粉无数年轻人。80、90后门奔走相告:“都说这剧不错呢。”于是集集追看。
BBC中文网4月13日发表文章称,《人民的名义》开篇第一集的“大尺度”,直爆贪官“双面人”的生活:在别墅的冰箱、隔墙和床上藏款2亿多现金,这种开篇明义、直接揭短的“诚恳”态度一下子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
“政治小白”们的补习课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是一部“政治扫盲剧”或者“政治普及剧”。中国年轻人平时甚少接触真实的官场政治报道,大多数年轻人不懂政治也不太关心政治。而《人民的名义》则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层层铺开的剧情里让年轻的“政治小白”学习和弥补政治常识。
在中国的视频点播平台爱奇艺上,该片的弹幕中有观众在问“市委书记比厅长大吗?”、“局长和厅长哪个大?”等问题。
报道称,通过该剧,观众还了解到,“在官场更换门庭是一个大忌讳”,省检察院与市公安局会因为争夺办案权各种明争暗斗,以及一场汇报会就是一场权利和关系的博弈。
从众心理和社交谈资
当年轻人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好友的状态在不断刷新《人民的名义》的时候,不看剧,怎么知道别人说的“达康书记的GDP”是怎么回事?
不看剧,就少了很多谈资,跟不上社交媒体的潮流。
在该剧社交媒体强势的宣传下,生活在社交平台的年轻人不免被卷入追剧的洪流中。
该剧的制作方之一中共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的微博上,更是用俏皮和网络话语体系为该剧宣传造势。
而这部剧的电视播出平台是主打年轻受众的湖南卫视。
再加上六个中国国内网络平台和国外的YouTube平台的更新,为生活在移动端的年轻手机一族提供着观看平台。年轻人边看边通过视频上的弹幕互动和说剧。
被吐槽女性视角和政治理念“过时”
BBC中文网4月12日还发表文章称,在中国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如潮的好评中,也有些许略显孤单的吐槽声,被批评女性视角和政治理念“过时”,而辩护者则指出,现实如此,作品写实而已。
中国反贪反腐题材“沉寂10年后横空出世”、“突破红线”、“大尺度”、“主旋律”的当代“官场现形记”,悬念不断,波诡云谲……但是,有人发问,为什么剧里的重要女角除了小三、情妇,就是被所有人催婚的剩女,还有不作不死、思维奇怪的官太太呢?
自称中国女性第一刊的微信公号“她刊”最近发表文章,对《人民的名义》的女性人物设计表示不满。作者莉莉雅这样写道:“和剧中丰满的男性角色塑造比起来,《人民的名义》里的女性形象全体崩塌!”因为剧里的女性人物大都被标签化处理了。
文章举三名主要女角为例:年轻貌美、手腕情商都高的“成功女企业家”,靠男人发迹,终脱不了成为男人权钱交易中的玩物、手段和工具;书记夫人,身为银行副行长却“智商全无,作天作地”,抱怨丈夫心里没她,结果惹出一堆麻烦。
第三个比较鲜亮的女角是反贪局处长,30来岁单身女,形象正面,但老是被包括下级在内的别人催婚,似乎没多少人关心她的职业成就。而这明明就是“停留在十年前的视角认知”。
无独有偶,中国媒体一篇文章也直言周梅森(小说作者)的思维“过时了”。
但是,网民的一些评论似乎在说,时代没变,现实如此,所以作者编剧没有过时,无非没有把愿景当成现实,没有把“理想的女性”模式套在剧中人身上。
“人民的名义”警方检方谁有权侦办蔡成功丁义珍案?
大尺度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已经播出一半,天天追剧的小伙伴不仅迷恋达康书记的表情包,还常常就公检法办案进行讨论。剧中民警、检察官等执法人员的集中亮相,让神秘的执法单位办案掀起了神秘的面纱。记者发现,在蔡成功案、丁义珍案中,都出现了警方、检方争夺侦办权的场面。那么,现实生活中,这类案子到底该谁管辖呢?
《人民的名义》火了,在朋友圈里铺天盖地刷屏。一时间,似乎全民都在猜:“坏蛋”是谁?
按照反腐剧的固定套路,最先红起来的,要么是手持正义之剑的屠龙英雄,要么是坏事做尽的大贪官。然而,播出迄今,剧中最火的却是那位既非“正一号”也非“大反派”的达康书记。
来源:参考消息
责任编辑:柳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