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四川省打通民族地区“路瓶颈”

04.05.2014  16:25
  “全村人盼了多少年,终于梦想成真,路通了,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就宽了。”看着通到家门口的水泥路,金川县勒乌乡马厂村村民唐德贵还是忘不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的年头,“最发愁的还是农产品运不出去,能挣钱的也不敢种。”
  修好通村硬化公路,马厂村一改过去以玉米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引进酿酒葡萄。依托龙头企业,村民收入迅速翻番,去年户均达1.5万元。
  位于川西北高原的金川县,隶属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2011年至2013年,短短3年间,金川举全县之力,打了一场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率先在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农村公路建设“3个100%”:乡镇通油路100%,建制村通水泥路100%,通组入户硬化道路100%。
  “金川攻坚”探索形成诸多经验。其中,“一名县级领导挂包一个乡镇,一个团队对接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建立一套台账和督查机制”的组织协调机制,“以政府引导为重点、农牧民投工投劳为主体、项目资金打捆为支撑、社会参与为基础”的资金整合机制等,已在全省民族地区倡导推广。 
  四川民族地区主要位于甘孜、阿坝、凉山3个州及四川盆地周边山区,地形地质条件特殊,交通滞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十分突出,农牧民改善交通条件的愿望极为迫切。
  “十一五”以来,以油路到乡、公路到村为目标,四川实施乡镇、村通达通畅工程建设,中央和省累计投入民族地区补助资金逾110亿元,安排新改建农村公路4.6万公里,解决了59个乡镇和2565个建制村不通公路、858个乡镇和1804个建制村不通油路(水泥路)难题。
  “虽有长足进步,仍是突出短板”,四川民族地区农村公路通达通畅等主要指标仍远低于内地平均水平,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大瓶颈。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四川将进一步推广金川等地成功经验,统筹解决资金筹集、群众发动和项目管理等主要课题,引导民族地区在抓好农村公路规划与路网衔接、产业配套相协调的同时,优先解决农牧民出行问题,进而实现“带活农牧业、发展农牧区、致富农牧民”的目标,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局长廖文彬表示。本报成都5月1日电 (记者张忠、王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