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本多处配图出错:战国初年有葡萄
新华网北京12月18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刘林 李亚楠 丁静)连日来,“人教版小学课本出现多处配图史实性错误”这样一条新闻引起网友关注。事实上这并不是历来是教材界权威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次被人指摘。就在上个月,郑州一位老师因在今年秋季上市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发现了多处错误和值得商榷之处,将人民教育出版社告上了法庭。有网友表示,“基础教材的质量关乎儿童们的教育,如果连教材也出现错误,还有什么值得相信?”
战国人吃葡萄? 配图多处错误成硬伤
记者17日与指出配图错误的安阳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刘朴兵取得了联系。刘朴兵告诉记者,他在翻阅女儿小学语文课本时,发现不少配图存在史实错误。这些配图错误涉及“古人坐姿”“桌椅”“车骑”“衣饰”“书籍文字”“兵器器物”“动植物”等方面。
刘朴兵主要从事社会生活史研究。他翻遍了小学6个年级共12册语文课本后,又发现了多处配图错误。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多幅反映唐代以前历史故事的绘画,其人物坐姿画成了“垂足坐”。刘朴兵认为,“垂足坐”源于古代埃及、印度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土,唐代时,“垂足坐”才成为较正式的宴饮场合合乎礼仪的坐姿,在反映唐代以前史实的插图中,人们的坐姿应绘为跪坐。
此外,刘朴兵还举了其他一些配图错误的例子。如,四年级下册《语文》中的《手不释卷》插图中,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据桌读书,其坐势是“垂足坐”,画中出现的桌子是唐代以后才有的,吕蒙手中拿着的册页书那时尚未出现,应为简策或者卷轴;三年级下册《语文》中的《西门豹》插图中,一位年轻女性手捧托盘,盘中放着一串葡萄,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发生在战国初年,而葡萄是西汉时,“张骞通西域”后才传入内地。
对待教材错误“零容忍”
面对教材屡屡出现的“小瑕疵”,不少网友表示,教材把关应该对待错误“零容忍”。网友“韧明”说,“教科书必须做到准确客观事实,如果发现错误要去追究。”
而另一部分网友对这些错误则显得不那么“较真”。网友“辉爷65”说,“只要不是文字中的错误,配图出现偏差并不会造成多大影响,小孩子不至于看个图就对世界认识扭曲了。”
与网友的态度相比,教师和家长们的声音则显得坚定得多。郑州市第七中学老师李婧曼认为,教材不同于一般图书,它和词典一样,都属于规范性的出版物,其影响非一般出版物可比,理应以更高标准对待,尤其是对一些知识性差错,更要实行零容忍,“否则会对学生造成一辈子的影响。”
天津家长王倩的儿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她说:“教材是绝对不应该出现错误的。我可不希望我儿子从一开始就接受的是错误的教育。我想问的是,这样错误百出的教材是怎么审定出版的?教材出错谁来管?”
受访的教师和家长表示,既然发现了错误,就一定要尽快处理。不能采取鸵鸟态度,躲起来不见或者仅仅道歉了事,应该迅速展开补救措施,不能给孩子的教育带来影响。
业内代表:人教社存在把关不严问题
经过多次电话联系,记者终于于18日上午拨通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电话。出版社公共宣传办主任吴海涛告诉记者,他们非常感谢刘朴兵对人教社教材出版事业的关心,因为刘朴兵所提的意见涉及到历史、民俗等领域,非常专业,他们会认真对待,将组织人员对这些意见进行仔细核查,并给予认真答复。
人教社接连出错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多位不愿具名的教材出版界人士接受了记者采访。一位出版社副总编辑告诉记者:“人教社教材出现这种情况,从专业角度来看,有两个地方没有把好关。一是编辑环节,审读的时候没有审读出来;二是出版环节,即使稿子做好了,在出片的过程中,有时候因为计算机系统不稳定等原因,也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自1999年我国第八次课改之后,教材编写实行“一纲多本”。此举打破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对教材市场垄断,更多的出版社和社会机构有机会参与到编写教材中来。
某出版界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人教社成立初期,都是从全国选调优秀的人员做教材编辑,编辑力量是很强的。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人员队伍的素质相对弱化了。
教材出现错误应该怎样处理?出错教材是否应该召回?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召回教材确实比较难。图书因为质量出现问题要召回在国内还没有过先例,可操作性不大,和一般的商品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