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都来了 成都高新区已成国际人才聚集地
受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和对高新技术投入持续增加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国际人才向中国的中心城市聚集。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国际人才流向的不止是中国的“北上广”等发达地区,而是延伸到了西部成都这样的“中国新一线”城市,而高科技园区则成为国际人才关注的焦点。
近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媒体注意到一项来自中国的科研成果:2016年底,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四川蓝光英诺公司宣布,科学家成功将3D打印血管植入恒河猴体内。令人欣喜的是,术后1个月,打印血管已与恒河猴自身腹主动脉融为一体。截至目前,这只幸运的恒河猴身体健康。
英国邓迪大学教授阿尔弗雷德·库斯基耶里爵士称:“这将改变再生医学的发展之路”,他在多次访问这支科研团队后表示:“他们的技术比西方领先很多。”美国田纳西大学分子资源中心执行理事唐纳德?托马森也认为:“虽然世界各地都在发展生物材料3D打印,但这个项目的成果……是我见过最成熟的。”
3D打印血管技术可以弥补人类捐献器官的短缺,因此意义重大。这项成果的首席科学家康裕建教授和负责3D生物打印机制造的周惠兴教授,均是国家“千人计划”的特聘专家。
康裕建教授在心肌再生、肝脏再生等方面有着杰出成就,在SCI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2009年,他从美国回到中国,在回国前他已是美国路易威尔大学医学院教授和该院消化道与肝脏疾病基础研究中心主任。
包括康裕建教授在内,成都高新区聚集的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已达102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人才281人。去年12月,这里还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开创性地引进了邵斯达克、夏普莱斯、约翰·戈登、毕晓普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才团队,分别建立研究院(所)进行成果转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选择成都高新区创业。同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的陈元伟,回国前曾在拜耳、雅培等制药公司担任资深科学家,2013年,他创办成都海创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创药业”),成为国内新药研发领域的一颗新星。留英27年,在全球领先制药公司担任高管近10年的李进,2012年来到成都组建先导药物开发公司,依托“DNA编码化合物库合成及筛选技术”建立了中国第一、全球第四的“药物种子库”,填补了原创化合物筛选空白。这些高端人才的先行入川不断加速后续人才的持续集聚。
“我们把人才作为兴区强区的核心资源”。在2月召开的2017年工作会议上,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范毅宣布,将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到2020年底将累计投入50亿元人民币面向全球引才,并新增100亿用于增强科技创新体系的竞争力。
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部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甘立军说,今年将继续推动成都高新区与硅谷、特拉维夫、索菲亚等全球创新高地合作,尤其是强化海外人才离岸基地建设,建立具有海外“预孵化”功能的众创空间、离岸孵化器,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加强交流,“大力推进科技供给侧改革,面向全球招才引智”。
虽地处中国内陆,但成都高新区的发达程度毫不逊色于中国沿海地区。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2016年,这里的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已吸引1.27万家科技型企业入驻;园区企业数累计超过8.3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超1000家,世界500强企业115家;实现进出口总额约230亿美元。
当前中国大力支持发展“新经济”,成都高新区被赋予更多“国家使命”,被确定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而其所在地成都,去年被中国政府升级为“国家中心城市”,被赋予打造“西部科技中心”的新使命,成都高新区正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支撑,吸引着越来越的国际人才的关注。
熊猫新闻记者 向显焱报道 钟宜君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