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县“333”工作法厚植返乡农民工“人才森林”

21.03.2022  17:02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1日电(杨阿甲)近年来,普格县狠抓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农民工回引培养“333”工作法,初步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23个,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大举措,增强家乡“吸附力

  一是筑好“引凤巢”,强化项目发展。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项目,为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搭建优质平台。规模化发展草莓、冬桃、烤烟等产业700万亩,开设农家乐40余家,通过“彝人火把”“秀丽螺髻”“温泉之乡”等活动吸纳游客80万人次,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总收入5000余万元。

  二是搭建“通讯桥”,深化感情联系。建立“普格农民工”“普格务工群”等乡友微信群,发布家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创业扶持政策等各类信息200余条,组成“普格县农民工慰问协会”赴广东等地,开展农民工走访慰问、交流座谈和定向回引工作。

  三是送上“安心丸”,提供资金保障。定期召开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宣传创业优惠政策并发放慰问金。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服务,累计发放资金100余万元。

   三类培训,提高人才“战斗力

  一是聚焦“高难”,开设远程教学培训。纵深推进校地合作,聚焦现代管护技术方面的难题,和川农大等高校达成合作协议,柔性引进农技方面专家,采用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授课,累计开展培训9期,共计培训返乡船业农民工245人次。

  二是聚焦“共性”,组织专题辅导培训。针对生产中的共性问题,邀请县内农技专家组建“普格农技专家人才团”,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题辅导培训会,累计开展培训10余期,培训1000余人次。

  三是聚焦“基础”,开展田间课堂培训。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开设田间课堂培训,邀请“土专家”“田秀才”对品种改良、规模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基础技术进行常态化“保姆式”实地教学,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

   三项服务,注入增收“推进剂

  一是创建人才工作站。设立乡村人才工作站,组织召开村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座谈会,交流针对产业发展的规划建设,为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提供政策解读、咨询答疑、选拔推荐、组织培训等服务达800余人次,发现并培养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土比日布、阿伙七斤等12人为“农民工人才标兵”。

  二是建立电商驿站。成立村级电商驿站,推行“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与数字技术领域深度合作,打通农村电商品牌20余个,网商微店10余个,发展农村网民7000人,带动农村青年、大学生、返乡农民工、残疾人、留守妇女就业200余人,实现户均增收3000余元。

  三是开展法律援助。会同司法部门定点开展维权、讨薪、办企、用工等专题法律宣传5期,提供土地权属、劳务纠纷调解等服务75人次,使问题在“一线发现,一线解决”,建立“来电+回访”服务模式,定期开展上门服务和回访服务,充分保障返乡创业农民工合法权益。(完)

来源:中新网四川 编辑:曹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