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主战略】郝建平:关于人才强校主战略的几点思考

20.10.2014  12:25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中基地,是孕育智慧的宝库,是追求真理的殿堂,也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大学只有保持了人才高地和办学精神,才能不失大学本色,才能更好的培养新的人才,探索发现新的知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围绕人才开展工作,是每个大学的基本任务。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才战略思想不断确立和深化。我校2013年确立了“人才强校”战略是学校地第一战略,树立了人才资源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把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学校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人才促科研,以科研育人才。当前我校正通过人才强校措施,进一步强调和凸显了人才工作的核心地位,通过加速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更好地办好西南交通大学这所百年老校。我个人通过学习体会结合工作实际,对人才强校战略做了认真思考,提出以下几点认识,以供研讨和商榷:

实施人才战略,应做好人才建设的比较研究。学校层面应由学校战略规划主管部门牵头,持久和长期地通过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行业第三方、兄弟院校、校友会、学术委员会、国际交流合作等渠道,搞好国际国内高校人才建设发展的态势研究,从社会知名度、学术声誉等角度全方位分学科进行人才建设的比较研究,摆正位置,做到知己知彼。院系应以包含的学科为主,长期跟踪和掌握同行领军人才、一流人才的成长发展趋势,建立目标人才库。

实施人才战略,应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学校层面的政策制定和战略目标是全局性的,应对院级二级单位有约束和导向作用,同时也应该考虑到院级是学校全局战略的支撑和落脚点,实施人才战略应充分考虑到院系的发展潜力和工作实际,也需要考虑学科特点和差异,最为重要的是凝聚人心和达成共识。

实施人才战略,不仅要着眼长远,更应关注当前。人才战略是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对人才建设的长远目标做出了规划,也涉及学校发展的根本。优秀的战略需要优秀的战术保障,在制定长远人才规划的前提下,需要认真研究战略的落实和可操作性,不断强化执行力,做好资源配置和使用考核,特别是做好当前已有师资队伍的发展引导和配套建设。

实施人才战略,即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所谓走出去是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办学,拓展学生交换项目,推动教师出国出校学术交流和研修讲学,所谓引进来是引进海内外高端领军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同时引进一流人才,形成合理人才梯队。实施人才战略一方面需要培养人才,另一方面需要引进人才,还需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以完善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体系。

实施人才战略,需要考核人才的德与能。各类各梯次人才的使用,不但要配套政策、待遇和考核办法,例如类似国外建立Tenure制度、终身教授制等还需要重点考核人才的品德,满足学术道德、科学伦理与社会公德要求。

学校的人才主战略体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西南交通大学发展到了今天,办学成果和科学研究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也确然存在不符合师生期望和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所涵盖的学科专业办学较早,1936年即设有相关专业,1956年恢复建系,是我校传统优势学科组成部分,是我校交通特色的重要支撑。学校制定人才主战略以来,学院积极响应,认真研判,开展了不少工作,结合学院实际,提出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的人才战略的发展目标是:把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建成拥有以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或长江学者领衔的国家级科研和教学团队、国家级科研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学院,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与物流领域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高水平实验基地、高层次决策咨询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

      交运学院目前的工作重点是:

  1、着力引进双聘院士、万人计划等领军人才;

  2、着力引进海内外一流学府的知名专家教授;

  3、着力培养青年人才,冲击杰青和长江学者;

  4、着力做好各层次人才培养工作;

  5、进一步加速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更好地凝聚全院教职员工,更好地服务于学院建设和发展。


                                                                 

个人简介:

郝建平,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