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主战略】胡广地:人才强校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15.09.2014  12:43

 

2013年底,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胡广地教授加盟西南交通大学,筹建汽车研究院。正值学校“人才强校主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全面推进之际,有着丰富国际化背景和国内外高校、企业工作经验的胡广地教授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


人才强校,要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对人才的理解,应该是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做正确的事。”胡广地教授认为,把人放在最合适的地方,才能把事情做好。因此,胡教授强调,推进人才工作,要为人才创造最能发挥作用的平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很重要。

首先体现在人才引进的目标性上,“在学校整体战略的指导下,制定人才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目标明确地引进人才,才能避免‘人才来了才确定干与不干,怎么干’的盲目性,这是目前许多高校引进人才的误区。人来了才建平台,那么开始一两年都花在基础工作上了,不能更好发挥人才作用。”胡教授说,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提供相应的平台和支持,才能促使人才落地。“国外高校招聘基本上都是面向世界公开招聘,并且每个职位设定相应的工作平台、资金、场地等等,也有严格的管理要求,这些都是与岗位挂钩,不会因人而异,”胡教授介绍说,这样的管理模式“对事不对人”,责权利明确。例如,在国外,助理教授是合同制,在5-6年左右如果达不到岗位要求就得离开,因此,助理教授成果颇丰。

其次,新引进的年轻人才一定要放在一个有良好研究氛围的大团队里,团队负责人应该与年轻人才共同制定其目标、职责及短中长期职业发展规划,同时为其提供全方位支持。只有给年轻人以压力和动力,促进人才发挥作用和继续成长,才能让人才生根,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引进人才政策更应该具体化,细致化,做好引进人才的后续服务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无需花大量精力纠结于事务性工作,这样才能让他们迅速发挥作用,胡教授说。


国际化,需要坦诚和专业

坦诚和专业是推进国际化战略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胡广地教授认为。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考问题的方式、想法都会有差异,如果不坦诚交流,就容易产生很多不必要的误解,出现错误,降低工作与办事效率,也会浪费人力物力。“国外的经验是把任何事情都放到桌面上讨论,有不同意见也是很正常的,讨论之后达成共识,然后固化下来就按照这个方法做。坦诚在国际化交流中很重要。”胡教授强调说。

      对于“专业”,胡教授表示,在国外,说一个人不专业是对人最大的负面评价。“专业”要求“规范化、标准化”,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走向国际的前提。

怎样才算“国际化“?胡教授对推进“国际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区进行了分析。“现在,有的学者出国半年、一年,就称有国际化经验,这实际上是粗浅的认识,在国外至少要呆上5-8年,才能真正融入到一个国外学术团队中做些事情,才能理解到他们的思考问题方式、做事方式,以及合作方法等。因此,应该创造条件,让研究团队的核心人才在国外呆时间长一些。”国际化经验很重要,但是实践更重要,胡教授说,“学习了国际化理念,但实际工作中还是按原来的方法做,没有改进,那也是没用的,因此,好的国际化经验需要落实、固化,否则国际化工作的价值会大打折扣。

                             

  人才培养,管理就是服务

所有的战略对于大学而言都应服务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涉及到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多个部门。“目前有些部门觉得自己是在管理,实际上,管理,管的不是人,而是人做的事情,管的是责权利。管理在西方就是服务。”胡广地教授说。

有着丰富国内外大型企业工作经验的胡教授借用企业管理模式,详细分析了学校内部的管理(服务)结构,他指出,学生就是学校的最终产品,学校领导的职责是进行顶层设计,为学院、部处、后勤等部门提供服务,学院、部处、后勤等部门要为教师、科研、实验室等部门和学生提供服务,而教师、科研、实验室等部门要为学生提供服务。每个环节都增强服务意识,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才会有最优质的产品,也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胡教授分析说,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在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效率较低、黑洞效应、死循环效应等等,这些都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很多责权利不明确,灰色地带太多,因此学校需要“找回基本”,从基础开始梳理,进行精简、合并、管理创新等等,只有牢固基础,才能实现学校的主战略。

 

          按照国际化标准做事,为学校汽车专业发展做贡献

在谈到“作为千人计划入选者,在学校两大战略的实施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时,胡广地教授表示:“以身作则,按照国际化标准做事,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为青年人才搭建良好的平台,创造条件,实现年轻人的梦想。

胡教授说,学校提出了发展铁路、公路、航空、海(水)运和管道五位一体的交通,即“大交通”的战略,因此十分重视除轨道交通以外的学科和人才培育。汽车专业有着和我校优势学科——轨道交通专业类似的学科基础,也是国家和四川省大力支持发展的产业,成都市也有着良好的汽车产业发展基础和前景,目前四川省汽车产业引进的主要是制造业,缺乏研发、服务、培训等方面的高端服务,因此我校汽车专业的发展可以顺应国家、省市的经济发展,并与国家创新发展的大政方针吻合,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

胡教授介绍说,汽车研究院将主要在汽车电控技术、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及动力总成、节能减排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院的建立需要较大的人才、设备、技术等投资,因此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学校机械、电气、信息、交通等多学科的优势,用发展轨道交通专业的劲头来发展汽车专业,汽车专业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

说到学校汽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胡广地教授充满信心,他表示:“国家给了我们很高的荣誉,我们应该尽力为国家做点事,这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带着这份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激情,我会在我喜欢的这个领域努力做到极致。


人物简介:

胡广地,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986年获浙江大学内燃机工程学士学位,1989年获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工程硕士学位,1995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自动控制工程博士学位。曾就职于大连交通大学,担任讲师;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做博士后;美国汽车与工程机械世界500强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担任电控技术专家;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担任首席技术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