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强校主战略系列访谈】周先礼:科技活力来自人才

26.12.2013  12:01

生命学科是21世纪战略性新兴学科之一,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学科,它融合了生物、医学、药学、工程等学科的知识,注重研究探索生命科学中的奥妙,同时发明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来造福人类。

作为西南交大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掌门人,周先礼教授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一种压力:纵观国内国际,生命学科研究带动了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同时也拓展了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疑是时下最热门的学科之一。在全球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生命学院如何施展手脚,展现自己的特色?

“要改变命运,唯有依靠人才,以人才打通学术发展的脉络,攻坚克难、铿锵前行。”

顺应学术潮流  大力引进人才

生命科学研究涉及各个学科领域,学科间的交叉渗透造成了许多前景无限的生长点与新兴学科。长期以来,跟踪学术前沿,提高自身水平,实现科研创新,成为生命学院领导班子共同关注的焦点。整合内部资源、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无疑是学院采取的最为直接的手段。

三年来,生命学院从国内外引进了5名优秀人才,其中包括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晏为力教授。学院派遣教师多人次赴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印度等地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陆续派出2名教师到哈佛大学、5名青年教师到美国乔治梅森大学、6名青年教师到乔治亚大学进行师资培训,并与乔治亚大学生物系保持了研究生层面的联合办学和科研合作关系。为了进一步激活学术氛围,学院还积极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学校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药研究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科院北京药物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食品所、香港浸会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单位建立了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关系。

人才荟萃必然带来新的变化。2013年,生命学院就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新增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等项目2项,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其他国家级项目2项,新增省级项目5项,市级项目3项。学院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研发的2项中药材新品种获得省级认定;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项,授权1项;发表论文近百篇。

优秀人才恰如“软实力”,让生命学院实现了科研稳步增长,同时也让周先礼教授看到了差距。

差距来自何方

生命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4人,其中国家青年千人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四川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1人、博士生导师3人。与之相比,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专职教师68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千人计划”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长江特聘教授1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重大计划首席科学家7人。为什么相差如此悬殊?关键还是在于优秀人才、高层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在周先礼教授看来,学院缺乏高层次领军人物,没有院士、国家千人、杰青等,科研实力与国内许多高校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再者生命学院无博士点,是学校仅有的两个无博士点的学院之一,学科体系还不够完善,整体学科架构还较为单薄,这大大阻碍了学院的发展。另外,学院没有省部级以上高水平科研平台,教学科研条件不足,实验室和高端仪器设备缺乏,也影响了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作用。

要把强大的生命学科建设成学校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学科,从整体上显著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综合实力,就必须培育与引进人才,以高科技为手段,以实验室为支撑,以新思路开启生命学科成长新路径。

发展蓝图

生命学科研究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后劲足的特点,其中学科的有机交叉是创新的主要源泉。对于未来,生命学院领导班子有着这样的构想:以优秀人才为核心,创新团队建设为抓手,源头创新为特色,通过开展生物医药和化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将学院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型学院。

为了这个目标,学院将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加快从教学研究型学院向研究教学型学院转化:未来的三年,争取引进3名千人计划、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高层次人才,以一流的科研团队引领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未来的三年,将引进10名海内外优秀年轻博士(博士后)。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来确保学院学科分布合理,产学研特色鲜明,使学院学科未来竞争力得到提升:到2020年,形成以生物、药学、化学化工三个一级学科为支撑,以制药为主要特色和研究方向,生态保护与修复、生物能源为辅助的“一主两辅”学科发展方向。

  这样的梦想对如今的生命学院来讲,并不遥远。在周先礼教授看来,本学科现有的人才队伍中已有一优青,短期内可能会成长为杰青。还有8-10名优秀青年教师正在培育期,有可能成长为新世纪、优青、杰青等人才。

  无论是引进外来人才,还是培育现有人才,只要优秀人才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人才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对科学研究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学院才能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开展国内外、校内外的科研合作,组建跨学科、跨单位的科研团队,争取获得国家及四川省重大项目的支持;

“当下,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引进人才。”周先礼教授希望,学校能在人才引进条件上给予学院大力支持,提供坚强的条件保障。

个人简介:

周先礼,男,1969年生,药物化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博导,教授。九三学社西南交大委员会副主委,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成都市统一战线专家智囊团成员。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级等项目10余项;发表文章7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30篇,发明专利3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