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担当作为 书写精彩答卷——四川省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回眸

25.01.2021  19:22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我们告别了跌宕起伏的2020年。

  这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这一年,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围绕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等重大任务,在大局中强化责任担当,在大战中依法履职行权,在大考中展现人大作为,扎实做好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推动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创新发展,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了新的贡献。

 

 

 

 

 

务实管用,不断提高立法质效

 

  2020年,省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突出立法重点,创新立法机制,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效率,以良法、好法、管用之法,推动治蜀兴川法治进程,全力保障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省人大常委会共审议通过省级地方性法规13件,其中制定5件、修改5件、废止3件;审查批准市州地方性法规和民族自治地方单行条例46件。

 

 

  时间回到2020年1月下旬,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不仅彻底打乱人们春节团圆的步伐,也催生了省人大常委会防疫应急立法。2020年2月10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适应我省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对全省范围内防控疫情的有关活动及其管理工作作出规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及时有力的法治保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省人大常委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上来,立法工作积极融入全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立法来保障。制定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权益保护条例,对相关主体的法定权益作出明确界定,对典型侵害行为作出严厉禁止,从公平竞争、平等保护、依法行政等方面,强化法律责任,切实增强了在四川发展的企业经营者向心力、安全感和获得感;加快优化营商环境立法步伐,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构建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正文明、严格规范的法治环境;推动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政策治理向依法治理转变;作出资源税适用税率的决定,完成修订测绘管理条例,推动制定通用航空条例、质量促进条例,加快修订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凝聚各方面参与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力量。

  过去一年,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理念,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制定工伤保险条例,扩大参保范围,强化农民工权益保障。加快制定老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解决跨行政区域水源地立法保护问题,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推动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促进城乡文化均衡发展,满足文化民生需求;推动修改基层法律服务条例,更好发挥近民便民利民优势;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地方性法规专项清理,推动修改农药管理条例,着力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探索跨地区协同立法是2020年立法工作的一个亮点。省人大常委会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川渝人大协同立法,重点在生态环境、交通建设、营商环境立法等方面加强合作,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法治支撑。密切与云南、贵州联动合作,积极协调推动“三省共立”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加强全流域跨省协同保护,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寓支持于监督,抓监督促发展

 

  对15部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33个专项工作报告、作出3项决议……一项项监督工作的开展,一项项创新举措的实施,清晰地勾勒出四川省人大常委会2020年监督工作的轨迹。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2020年的监督工作的战 “”特色更鲜明。

  为推动各地贯彻落实好《决定》,督促“一府一委两院”持续健全疫情及时发现、快速应对、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机制和措施,依法做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置,由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率2个检查组,深入4个市州、9个区县,并委托17个市州,重点对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相关决定实施情况进行集中检查,推动依法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交易、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防范野生动物致病风险,推动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规定,筑牢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法治防线。

  针对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疫情防控任务艰巨的情况,省人大常委会2020年7月底听取和审议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报告,督促有关方面科学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加快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和疫情防治体系,继续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听取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服务业发展、川猪产业发展和保供给、抗疫特别国债资金分配使用等情况报告,推动“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促进投资提质加力、推动消费回补升级、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稳定向好。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省人大常委会聚焦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决扛牢历史担当、政治担当,发挥监督职能,倾情参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历史进程。去年6月到7月,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别率3个执法组,深入5个市州、6个县、30个贫困村开展《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检查组围绕巩固成果、迎接验收、防止返贫、后续帮扶等关键环节,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确保实现高质量全面脱贫。这是2015年出台该条例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8轮执法检查,全面覆盖了88个贫困县。

  与此同时,省人大常委会还加大脱贫攻坚监督支持力度。重点督办“加大贫困地区专项债券发行力度”“精准施策预防返贫”等代表建议,组织代表听取2020年新增政府债券对贫困地区支持情况汇报;督促有关方面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发挥资金最大效益,省级财政下达贫困县新增专项债券322亿元,比上年增长96%,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督促有关方面健全防止返贫的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脱贫县、脱贫村、脱贫人口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及时帮扶,动态清零,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2020年,省人大常委会还注重创新监督方式,提高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广泛性。7月底首次听取和审议“两院”2020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的报告。推动省市县三级人大同步开展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专项工作报告实现上下联动,增强工作实效。

 

发挥代表作用,聚力服务“双胜利

 

  在去年疫情防控最紧张期间,成都取消了车辆限号限行,四川的口罩和红外体温计等防疫物资供应列入重点保障范围。这些都得益于省人大代表车茂娟提交的“关于在疫情期间取消成都车辆限号限行”建议和省人大代表贺江华提交的“全省将城市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的口罩和红外体温计等防疫物资供应列入重点保障计划”的建议。代表的建议对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提供了有益参考。

  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号召动员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投身抗击疫情、服务企业、恢复生产。6至8月,省人大常委会根据省委决策部署,组织开展人大代表走访企业、群众专项工作,实现了五级代表全参与和重点企业、重点群众全覆盖,推动解决了一批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据统计,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共走访群众160余万人、企业近7万家,收集反映问题13万余个,已推动解决问题9.9万余个,提出建议4万余件,已转交办理3.6万余件,为推进复工复产、夺取“双胜利”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疫情防控实际,6至10月,省人大常委会委托21个市(州)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央、省委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形成34篇专题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建议、批评和意见。

  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后,省人大常委会着手组织开展代表集中视察活动。一方面委托市(州)人大常委会紧扣编制我省“十四五”规划,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重点工作,组织本地区的全国、省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另一方面围绕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我省现代农业、中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等教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领域,先后三次共组织18名全国人大代表、60余名省人大代表走进成都市东部新区、双流区、彭州市等地进行集中视察,为代表出席全国人代会、省人代会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做准备。

  代表工作也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省人大常委会扎实开展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活动、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先后组织82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常态化联系243名基层省人大代表,了解代表工作生活情况,关心支持代表履职,听取代表建议意见。全年所有组成人员均以电话、微信、信函等方式联系了代表。

  此外,省人大常委会还出台《关于组建四川省人大代表专业小组和开展代表专业小组活动的意见》,依托专门委员会建立10个省人大代表专业小组。各专业小组成立后,发挥代表专业优势,积极组织活动,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共1031件,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代表建议办理满意率为92.3%,基本满意率为7%,不满意率为0.7%,办理成效稳中有进。

  光阴一笑抛却,未来可以期盼。

  开始新的一年,我们有必胜的决心——增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意识,激荡“以往知来,以见知隐”的智慧,在时间的河床上书写新的历史,创造新的辉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