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高红卫:四川也诞生一家“SpaceX”?完全可能!

07.03.2018  14:43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认为,四川民企做商业航天有“天时”“地利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熊筱伟

  “四川民企来做商业航天?很有机会!四川也诞生一家‘SpaceX’?完全可能!”3月6日,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小组会议间隙,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董事长高红卫面对记者提问,一口气给出一串肯定答复。

  SpaceX是美国“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成立的一家民营企业,因成功实现火箭回收而全球知名。它所在的商业航天领域,是全球“最诱人”的新兴产业之一。公开材料显示,商业航天领域每投入1美元,可带来7至14美元的回报。2015年全球航天经济总量逾3300亿美元,其中76%的份额来自商业航天领域。与此同时,它也是门槛最高的产业之一,对技术和资金要求极高。

  在这个高精尖领域,为何说四川民企有机会?高红卫说了他的理由。

  首先有“天时”。在美国,航天领域发展初期也是由政府牵头发展,待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再放开,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中国也有相似之处,如今相关探索已经展开。2016年我国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专业化火箭公司在湖北武汉成立。如今,相关渠道对民企是敞开的。“企业家可到国防科工局等部门申请,没有指标等限制;要参与做配套,只要申请通过质量认证,在航天云网上,就能直接查询公开的软件、设备、组件需求并应标。”他介绍,目前国内约有5家商业航天企业,其中约3家是民营企业,整体市场“供不应求”。

  其次是“地利”。四川航天产业有基础,有一批研究机构“国家队”,有相关产业链。“产业链也在开始探索向民企开放。”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新有补充说,凭借军民融合相关改革,在其他很多地方“封闭”的航天产业链,正在四川尝试“破壁”。

  虽面临众多机遇,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许州认为,民企参与商业航天需要魄力。除了资金压力外,“顶尖人才绝大部分都在国家体制之内,民企去哪儿找是个大问题。”他建议先从配套入手,目前全省有航空航天配套企业十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