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骆云莲:一定要把精准扶贫这朵“花”绣好

28.04.2017  21:30

  来自“天梯上的村庄”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支部书记骆云莲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始终坚持把能否带动古路村群众脱贫奔康作为检验自己发挥代表作用的“试金石”,扎扎实实从拓宽脱贫思路、落实精准帮扶措施、保证帮扶项目落地见效入手,积极带领群众脱贫奔康。

  “思想齐、工作易”。骆云莲多次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党员会,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县、乡脱贫攻坚相关会议精神和政策,并把自己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培训的主要精神传达给村组干部,让大家清楚并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打仗思维”。她分别同村组干部谈心谈话,帮助大家化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思想疙瘩,引导党员、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了党员干部“一条心”的发展态势。

 

 

图为骆云莲代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情形。

 

 

  “民心齐、贫困去”。骆云莲带头并要求村、组干部、党员、代表来到全村42户困难群众家中,帮助分析致困原因,因户施策制定脱贫措施,并监督落实。她组织召开户主会、院坝会,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增强了群众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她大力宣传各种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古路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处,增强了群众支持项目建设的自觉性,形成了全村“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作为雅安市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寨,地处悬崖绝壁的古路村的贫困摘帽是汉源县63个贫困村中最难啃的“硬骨头”。骆云莲通过每年参加全国人大代表的学习、培训后,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她对古路村的脱贫发展也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古路村自然条件固然恶劣,地处悬崖峭壁,但拥有大渡河峡谷丰富的生态山水资源;生活条件固然落后,生产出行基本靠人背马驮,但拥有勤劳朴实的彝族同胞;发展路子固然受限,支柱产业仍靠种养殖,但有县委、政府五年前就开展大力实施的产业、交通、水利“三大会战”打下的发展基础,更有在“十三五”期间建设“大美汉源,区域中心”的发展战略引领下将重点打造大渡河大峡谷生态旅游的广阔前景。

  骆云莲找到了制约古路村发展的“瓶颈”和摆脱贫困的“康庄大道”——打破传统思维,依托山区特色,抓住旅游开发机遇,尽早走出一条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的脱贫之路。

  近几年,骆云莲带领古路村的干部群众,先后硬化了4000多米的骡马道,改造了6个村民小组的电网,发展了核桃、花椒等经果林产业1600多亩,改良了核桃优良品种138766芽,装修了村活动室,改造了村卫生室,接通了人畜饮水和小农水灌溉用水40000多米,安装了骡马道护栏、修建了旅游观光悠闲亭子和彝家火把广场等设施,完成了800亩的新一轮退耕还林。

  2015年,县政府又投入2400多万元,修建集精准扶贫和旅游发展为一体的往复式索道,索道投入使用后,古路村群众将结束人背马驮行走于悬崖绝壁的历史,到古路村的游客会越来越多,古路村也会因此脱贫致富,真正实现扶贫方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目前,古路村的通村公路建设也启动了,预计今年6月底前完成,2018年完成硬化;汉源县天梯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逐步形成抱团发展的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3月8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骆云莲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后说,以“绣花”的功夫做好精准扶贫,回去我们一定要把这朵“”绣好,让总书记放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