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靠特色产业拔掉穷根

15.05.2017  14:40

  来自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是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四年多来,耿福能共提交建议31件,内容涉及产业精准扶贫、企业创新驱动、打击垄断、鼓励创新发展、贫困落后区域资源分配、合理工资分配制度、医疗制度改革、中医药产业发展、食品药品规范化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等方面。

  为了解药材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耿福能多次到药材市场和科技技术交易市场了解情况。他发现药材交易中有垄断行为,并伴随哄抬部分药材价格,带来药价虚高后,在建议中提出:垄断市场,只能抑制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合理配置市场资源,才能使市场充满活力,企业才能创新而创富;平抑药价,人民才能得到实惠。 

 

 

耿福能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发言

 

  耿福能针对养殖业滥用兽药现状开展调研后,在建议中提出:将兽药的注册、申报、研发、生产及日常监督管理归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统一管理,从源头上杜绝药物管理归口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脱贫攻坚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下一番‘绣花’功夫,扶到点上、扶在根上,才能挖掉穷根、摆脱贫困。”为了在脱贫攻坚战中一显身手,耿福能深入大凉山彝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思考。

  耿福能认为,扶贫工作应在总结过去扶贫模式与成效的基础上,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转变,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要在政策和产业链建设方面进行匹配,支持并鼓励企业参与产业扶贫项目,从政策、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企业实际支持,构建龙头企业良性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和带领龙头企业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发挥先锋引领作用,支持已经显效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快速复制;扶贫要先扶智,要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特别是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事业,从根本上解决脱贫致富的观念和能力。

  自然环境优良的大凉山,有野生药材生长的记载,种植中药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耿福能自己动手在彝区进行试种后表明,种植出来的中药材品质优,质量好。他把企业自身生产需要的中药材原料与产业扶贫整合起来,开始在大凉山地区推广种植中短期中药材计划,以“企业+支部+协会+农户”的模式,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发展当地附子产业,“短中长期收益结合,可以一举多得帮助贫困户快速脱贫。

  耿福能按照“提供种苗、负责技术培训、种出来的药材实行保底价收购”的方式,首先在平均海拔2400米的布拖县推广种植附子,最大限度降低种植户风险,确保种植户得到真正的实惠。

  这个计划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群众积极性很快高涨。

  2016年,布拖县已有6个乡28个村种植附子,种植面积已达3100亩,商品附子平均亩产800斤以上,实现总产值1200多万元,种植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带动当地3000户以上农户增收致富。

  2014年以来,耿福能率好医生药业投入扶贫资金共计3000万元,用于收购附子、提供附子种子、培训农民种植药材的技能、兴办附子加工厂,构建了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

  “解决一个人就业,就可以帮助一家人脱贫,实现从‘输血’为‘造血’的扶贫目标。”这是耿福能常说的一句话。

  目前,耿福能带领好医生药业在凉山州已兴办了9家加工厂,提供就业岗位1900人,其中667名来自贫困家庭。布拖附子加工厂的彝族员工占90%,西昌制药厂的彝族员工占30%,人均年收入达到20000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