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大代表忧“东海无鱼” 吁建统筹治污机制

19.01.2014  18:09

浙江省人大代表、舟山市岱山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毛江平建议:重点加强污染源治理,遵循“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污、谁收费”的原则建立一个陆海统筹的机制。 方堃 摄

中新网杭州1月19日电 (记者 张慧慧 实习生 方堃)“现在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水最终都是要往东海流的,真正要检验“五水共治”的成果,主要还是要看海洋的环境好不好。不能让东海再无鱼。”正在举行的浙江省“两会”上,浙江省人大代表、舟山市岱山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毛江平发出呼吁。

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工作要求,提倡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让水和人和谐相处。“五水共治”,吹响了浙江大规模治水行动的新号角。

“‘五水共治’最终的入点是在海洋,只有陆地上的‘五水共治’工作做好了,我们海洋的工作才能做好。”毛江平说。

据了解,近年以来,东海渔业资源锐减、“东海无鱼”受到各方关注。“作为生活在舟山群岛新区的同志,我们在具体工作中也深深感觉到‘东海无鱼’。的确,‘东海无鱼’和渔民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一个大陆的污染问题。2012年舟山海域有一个海洋环境监测报告,舟山海域的污染90%以上是属于输入性的污染。”毛江平用直观的数字说明现实问题的严重性。

据悉,东海的污染源主要有三大块,一是化工厂直接排放入海的含磷、含氮和含重金属废水,二是农田受雨水冲刷入海的农药,三下水道入海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

传统的东海四大经济鱼类中,黄鱼、小黄鱼、墨鱼早年就因滥捕濒临灭绝,唯一剩下的、也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带鱼,近两年也遭遇同样的噩运。据专业人士估计,仅去年一年,东海带鱼的产量就锐减了40%。

伴随着前所未有的海洋大开发,我国沿海承载着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海洋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据毛江平介绍,在目前国家层面管理体制上,海洋的污染属于海洋局管,陆地上的污染上属于环保局管,陆海无法统筹。对此,毛江平建议浙江省人大在更高的立法层面启动调研,建立陆海统筹的机制。“真正要恢复东海的生态环境。单纯的海水治理是不够的。‘五水共治’要把海洋考虑进去,必须陆海统筹。”毛江平说。

目前,浙江正在制定渔场修复振兴行动计划。水质严重污染,是渔业资源的致命“杀手”,毛江平建议应重点加强污染源治理,遵循“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污、谁收费”的原则建立一个陆海统筹的机制。“希望有一个标准,哪家企业的海水口的出水断面有污染,有污染了就必须要补偿给我们舟山的渔民。然后我们政府再花专项花资金治理海洋,真正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一个修复和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