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口计生工作“新常态” 从管理向服务嬗变
四川 人口计生 工作“新常态” 从管理向服务嬗变 来源:四川日报
今日推荐
· 四川支持住房消费取消各类行政限制 四川工会会员福利每人每年不超1500
· 成都主城区最大生态公园上半年亮相 成都体育中心改造项目今年内或动工
· 成都地铁1号线二期 今年开通试运营 成都整治黑车 地铁口揽客或挨罚3万
· 13岁少年唯一亲人被撞身亡寻目击者 女研究生晨跑遭劫撒钱跳车狂奔逃生
资阳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坚持经常深入机关、镇村、街道、企业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什邡市蓥华镇仁和村7组村民方常勇、王俊灾后再生育试管婴儿龙凤胎。
——从管理向服务嬗变
自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来,全国少生了4亿人,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对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国在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情况下,用不到30年时间,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可用“曲折、悲壮、辉煌”来总结我国计划生育的发展进程。
这期间,四川计划生育工作与时俱进,从政策性管理向贴心服务嬗变,当前已形成计划生育新形势、新常态、新气象:生硬标语没了、温暖语言多了;强制要求少了、服务内容多了;限制群众少了、奖励扶助多了;生育政策逐渐调整完善,“单独”家庭可以生育二孩了。
A
低生育水平带来 人口红利 期
生育政策正逐步调整完善
2014年3月29日,德阳什邡市 人口计生 局工作人员为隐峰镇杨海荣、郭红夫妇送去了生育证,这是我省发放的第一个单独两孩生育证。此时,距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正式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仅9天。“从我们提出申请到领到生育证才9天,没想到!”这大大出乎杨海荣夫妇的意料,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计划生育工作的变化。
四川作为曾经的全国第一、如今的全国第三人口大省,1975年到2014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2.3‰下降到3.2‰,年净增人口从153万下降到31万左右,总和生育率从4.44下降到1.62左右,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全省生育水平,持续多年保持在全国生育水平较低一类省区行列。
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省生育水平持续下降,在一个时期内形成了充裕的劳动年龄人口和较低的 人口抚养比 ,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 人口红利 期。有关专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中,我国人均GDP增长速度中,有四分之一贡献来自 人口抚养比 下降。计划生育工作,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我省正在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去年3月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更多家庭可以生育二孩了。
为方便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夫妻及时申领生育证,我省出台了“一改、三减少、四取消”的便民措施,开发启用单独两孩网上预约审批系统。书面申请改为网上预约;减少申请人提供的材料;审批时间由90天减少为22个工作日,公示时间减少为5个工作日;对情况清楚的取消调查笔录程序,取消下达和送达审批结果程序;取消生育证有效年度规定,取消地方自行设置的附加程序。
笔者从省卫生计生委获悉,为进一步解决计划生育“办证难”问题,省卫生计生委正在筹划,对所有再生育审批推行网上预约申请,婚育信息更多由卫生计生部门主动核查;对户籍、婚姻多次变动的,实行承诺办证,逐步推广村(居)全程代办。B
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结合
奖扶政策助计生家庭发展
变,始终伴随着我省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进程。政府从没忘记过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计划生育家庭。随着我省人口增长速度逐步趋缓,关注计划生育家庭的发展,日渐成为我省计划生育工作主基调。
上世纪80年代,我省开始探索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路子,陆续开展了“万名计生协会会员带帮致富奔小康活动”、“绿色养老计划”、“优生致富防老工程”、“万名独生子女家庭勤劳致富活动”等活动。
1994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农村全面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确立了党政统揽、部门配合、政策倾斜、项目覆盖、群众参与的“三结合”工作思路。农口部门率先行动,启动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每年每乡(镇)帮扶10户,每县帮扶100户,每市和省级部门帮扶1000户,全省帮扶10000户计划生育户率先致富奔小康。仅“十一五”以来,全省就有193万多计划生育家庭得到相关部门和基层政府的帮扶后,生产得到发展,生活得到改善。“三结合”,成为四川计划生育工作一张靓丽的名片。
随着首批计划生育家庭逐渐步入老年,我省从2004年起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按月发放奖励扶助金。2008年起,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实施特别扶助。随着经济发展,两项制度也不断提标扩面。截至2014年,全省共有686万多人次享受了两项制度的奖励和扶助,共计为群众发放资金62亿多元。
简阳市,是拥有147万人口的丘陵地区。该市从2012年起,探索实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特别关爱行动”,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展配套、系统、综合的全方位扶助,并建立失独家庭心理援助中心(点),还组织志愿者、计生协会会员,定期对失独者进行心理疏导和亲情抚慰。
简阳市对独生子女因病或意外死亡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每户0.5万元抚慰金,并按月发放扶助金。对罹患白血病、恶性肿瘤等危重疾病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一年内医疗费用个人自付部分超过3万元的,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救助。对失独家庭中的失能老人,每人每月给予300元生活援助金,每年为失能老人提供一次免费上门体检服务。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无房户,给予适当的租房补贴或购房建房补助。
简阳市还发动相关部门,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展技术培训,以及就业再就业、产业发展、项目等方面的帮扶,帮助他们提升发展能力。对处于育龄期且有生育意愿的家庭,开展“一对一”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并进行心理疏导和科学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再生育一个子女的愿望。简阳市 人口计生 局局长罗明全说:“广大群众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奉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C
免费孕前检查预防出生缺陷
贴心服务实现群众生育愿望
生一个健康宝宝,是每个家庭的最大心愿。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曾是出生缺陷高发地区。据出生缺陷监测系统统计,全省每年新增5万-6万左右出生缺陷婴儿,占总出生人口的4%-6%;平均每20分钟出生一个先天性愚型儿,每6分钟有一个神经管畸形儿诞生。
从源头上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我省2010年4月启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由县级计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市级计生技术服务机构和同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合参与。检查费用按每对夫妇240元的结算标准,中央财政负担80%,地方财政负担20%,免费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等服务。
符合生育政策并准备怀孕的农村夫妇,每孩次可享受一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计划怀孕夫妇,原则上在现居住地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现居住地结算,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服务。至2013年,我省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已实现项目工作全覆盖。至2014年底,又实现城乡全覆盖,共为上百万名夫妇免费提供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 受到群众真心欢迎。“爸爸,我不怕痛,做了手术就跟其他小朋友一样了!” 2013年6月20日,隆昌县8岁女孩巧玲(化名)在东兴区人民医院向爸爸“许诺”。当天,四川省计划生育协会与浙江省革命老区发展基金会、国际微笑行动组织——微笑行动中国基金工作部联合开展的“生育关怀-微笑行动公益项目”在内江启动,拉开全省免费救治计划生育和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的序幕。
省计生协与微笑行动中国基金工作部多次洽谈,组织对象摸底调查,联合医疗条件好的医院筛查患者。截至2014年底,“微笑行动”医疗队已为内江、乐山、绵阳、都江堰、凉山、阿坝、达州和资阳的701名患者实施了免费手术治疗。
计划生育绝不仅是让群众少生,还要想方设法,帮助符合政策但孕育困难的群众实现生育愿望。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后,我省适时出台再生育政策,在灾区设立再生育服务定点机构,政策宣传和对象确认工作下移到社区,对交通不便的乡村上门办证,建立了“一站式、一卡通、一对一、一月一随访、一家一档案”的工作机制。
开展再生育服务的省级计生、卫生医疗机构,完善工作流程和技术规范,把风险降到最低。通过优质、极致的服务,全省60%以上的35岁以上的高龄妇女怀孕率达到90%以上,为灾区家庭稳定、社会和谐作出重大贡献,有效解决了特殊时期民需、民生的重大问题,赢得社会各界赞誉。上千名群众给 人口计生 部门送锦旗、写感谢信。
维护流动群众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务的权益,我省响亮喊出“人口流动到哪里,服务管理就延伸到哪里”的口号。2013年以来,我省启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便民服务系统,已通过网络办理一孩生育服务登记14559例、电子流动人口婚育证明421万份、流动人口单独二孩网络申请办理34654例。
针对流动人口接受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难问题,在省内设立省级定点医疗机构22家,在省外选择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医院、朝阳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塘厦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方便流动人口就医。
原标题:四川 人口计生 工作“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