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人到一支队伍 “范天勇”扎根草原深处
新闻背景
7月17日,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德阳市援藏医疗小分队队长范天勇率领市人民医院医疗专家组,前往若尔盖县开展对口支援医疗服务途中突遇山体滑坡,不幸因公殉职。9月4日,省委追授范天勇“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为弘扬范天勇精神,德阳决定组建德阳市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将援藏医疗服务固化为制度,除每年遴选优秀专家赴藏区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外,平时的医疗服务将由在若尔盖县参加援建的医务人员以志愿者的身份,利用周末和平常休假时间,深入到藏区农牧民中间,开展义诊服务。
近日,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分成两个小分队,分别赴若尔盖和阿坝两县开展义诊活动。义诊结束后,还与当地医务人员开展医学交流活动,并为若尔盖县医院捐赠20万元的医疗器材。
“流动医院”来了
义诊点人山人海
8月25日,范天勇医疗队就到达了藏区开展医疗义诊服务。当晚,在若尔盖县和阿坝县医疗服务队的驻地,很多当地的医生和群众都自发地来看望医疗队的人员。“从来看望我们医疗队的当地医生和群众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范天勇同志的事迹已经在藏区广为流传,深入到了藏区人民的心中。”广汉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刘林感慨地说。
藏区的乡镇,没有逢场,不兴赶集。然而在为期两天的乡镇义诊中,不论是在若尔盖县的求吉乡,还是在阿坝县的求吉玛、贾洛、各莫等乡,前来义诊的农牧民人山人海,就像赶集一样,迎来了一次难得的“逢场”。
8月26日一大早,求吉乡的农牧民就从四面八方赶往乡卫生院。“我们乡镇上从没有一下子来这么多农牧民,今天有500多人,占了我们全乡人口的六分之一!”求吉乡党委副书记邓永慧对笔者说。
“让她先来吧!”在医疗队开始义诊服务时,农牧民都让上旺则村的周席措老人第一个去接受义诊服务。原来,为了赶上医疗队的义诊,56岁的周席措老人早上八点就出门了,走了8公里的路第一个赶到卫生院,早早等候在义诊服务桌前。
“一定要按时吃药,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经过专家详细询问和诊疗检查,周席措老人主要是犯的胃病,医生给她开了药。随后,在一字排开的义诊服务桌前,赶来的农牧民们里三层外三层,把医疗服务队围了个水泄不通。在当地双语医生的翻译和引导下,农牧民们根据各自的病况,分别到不同的专家义诊桌前接受专家们的义诊服务。最让医疗队感动的是,73岁的泽忠老人,在看了病拿完药后,专门到范天勇援藏医疗队队旗下,深深地鞠了一躬。泽忠老人是一名老党员,他说党的援藏政策很好,促进了藏汉人民一家亲。
而在与求吉乡相隔400公里外的阿坝县求吉玛乡,就诊群众也达到了300余人。前来就诊的当地农牧民,有的为医疗队送酥油茶,有的为医疗队员敬献哈达。
医 疗队队旗成最美风景
吉玛乡等地开展的两天乡镇义诊活动结束后,医疗队员又分组继续赶赴偏远农村,开展义诊义检。在一个远牧点,一位63岁的牧民,因患高血压、脑中风,在家瘫痪两年,行动极为不便,援藏医疗队刘品、江兴躲两位医生背上医疗器材和药品,步行4公里赶往患者家中,对其进行保健康复指导。
不论在哪里,医疗队每到一处,当地的农牧民就早早等候在义诊地。当医疗队义诊结束离开时,很多看完病拿到药回家的农牧民,沿途不断挥手向医疗队告别,不绝于耳的“卡卓!卡卓!(谢谢)”,从草原深处传来,久久地在草原上回荡!
“多亏了范天勇援藏医疗队来到家门口,我的胃溃疡才得到了及时医治。”班佑村的俄尖旦真说,由于要看护牛羊,早就知道自己有病,但就是没有时间到县上去医治。远道而来的医生不仅给他做了详细检查,还给他免费开了药。当听说范天勇是为了藏区人民的身体健康而牺牲在援藏路上时,俄尖旦真连忙拿出了手机,拍下了范天勇援藏医疗队队旗,他说回去要给家人看看这面旗帜,让全家人在心里永远记住这个人。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藏区群众,8月28日,范天勇援藏医疗队在若尔盖县医院举行了医疗设备捐赠仪式,为若尔盖医院捐赠了2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专家组成的援藏医疗队的服务结束后,在若尔盖县挂职援建的10名医生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利用周末和平常休假时间,深入到藏区农牧民中间,开展义诊服务。9月13日,志愿者服务队一行3人,到若尔盖辖曼乡开展了为期半天的义诊,为8名牧民进行了免费体检。
进入深秋的草原有些萧瑟了。然而,范天勇援藏医疗队队旗依然飘扬在草原上。蓝天白云下,它就像一个火炬,在无际的草原,千里传递,成为了海拔3500米草原上最美的风景。(四川农村日报 周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