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戚”上门 穷山村变了模样

12.12.2014  13:47

        □李艳平 记者 郭桂花

          “一年三百六十天,三十三道脚不干。有女不嫁李家河,山高路陡乱石坡。”几年前,这句在广元市利州区荣山镇峰岩村老百姓口中流传的顺口溜,是对当地恶劣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而12月7日,记者走进峰岩村,发现这个村落发生了令人欣慰的变化: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城镇,一辆辆载满魔芋、土鸡的摩托车疾驰出山;崭新的农家书屋里摆满各种实用书籍,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认真翻阅……变化源于何因?记者深入村子一探究竟。
坝坝会上谋发展
    “现在连贫困户都鼓起劲搞发展,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峰岩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富掏心窝子地说,今年在全区以“三千干部包万户、带领群众奔小康”活动为载体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峰岩村与区委政法委攀上了 “亲戚”,“刘书记,那可是个有办法的人。
    究竟有啥办法?“峰岩村距荣山场镇20公里,全村157户664人,80%以上的青壮年都出门务工,整个村子剩下劳动力仅200余人,还有贫困户52户,居住分散,道路不通,水源缺乏……”对峰岩村的情况,利州区委政法委书记刘文武了如指掌。他说,“包带”不是走过场,扶贫要算好“精准账”。如,规划要精准,才能“对症下药”见成效;技术培训要精准,确保贫困户家中有一个懂技术会管理的明白人;资金管理要精准,确保扶贫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据了解,围绕脱贫致富,“包带”干部和峰岩村村民集中召开100人以上的 “坝坝会”7次,小范围村民座谈20多次,商议修路、饮水等大小事务30多件。
爬山涉水解民忧
    “是干部们帮我渡过了难关,他们就是我的大恩人!”说起家中境况的好转,峰岩村七组刘丽华激动得直抹眼泪。她说,全家6口人只有她和上高中的儿子有劳动能力,家中艰难曾想让儿子退学。但在“包带”干部的帮助下,儿子继续学业,她还养了200只土鸡,找了一份零工。
    不仅刘丽华受益于 “包带”活动,峰岩村还有更多贫困户的生活因“包带”干部的奔波而有了起色:50多岁的贺素香已在一家企业就业,她不再为老人看病犯愁;因残疾曾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刘兴国卯足信心养起了土鸡,平均月销售收入3000元……为了让峰岩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包带”干部成了村里的常客,尤其是干部李守金,牺牲30多天的周末时间为贫困户排忧解难,最远徒步走访3个多小时。
个性帮扶“短平快
    一边是满圈滚圆肥壮的羊儿,一边是堆成小山的魔芋。看着门前日渐增长的财富,峰岩村一组村民李文洪乐呵呵地说:“年底咋说也要卖个1万元嘛!”他说,为帮他发展种养业,区委政法委的干部们凑钱给他送来种羊不说,还多方联系经销商,帮他销售了3000多斤魔芋。
    李文洪仅是峰岩村群众信心十足奔小康的一个缩影。如今,“家家上项目、户户忙建设、人人想创业”的发展氛围正在峰岩村形成,曾经萧条的村子正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变化的内生动力在哪?“个性帮扶‘短平快’,能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从而增强他们自力更生的信心和决心。”刘文武说,针对峰岩村交通不便等实际情况,帮扶干部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根据村民自身的能力和意愿实施个性化帮扶,同时整合多方力量,将帮扶落到实处。目前峰岩村已硬化公路8.5公里,解决了400余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村卫生室、图书室焕然一新;种植魔芋100余亩,新栽、管护核桃1000余亩,养黄羊600多只、土鸡2000余只。预计三年后,全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