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讲述侵华日军奴役劳工:尸体裹玉米杆被埋
中新社长春4月26日电 题:亲历者讲述侵华日军奴役劳工罪行
中新社记者 贺宝庆 李彦国
“当时在煤矿死的人非常多,棺材都不够用。”在位于吉林省辽源市的矿工墓陈列馆,84岁的辽源市民孙元信回忆说,当年在侵华日军占领的煤矿上,因为棺材不够用,往往一口棺材就装了两三具遗体,有的甚至就用玉米秆包裹,再用铁丝缠绕起来就埋了。
吉林省辽源市,旧称西安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派兵武力占领西安煤矿,将其变成侵略中国的物资供应基地。
此后,侵华日军在中国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用招、抓、逼、骗等方式将大量劳工装上闷罐车押运到西安煤矿。资料显示,当时矿工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
1942年,孙元信的父亲从山东坐闷罐车来到西安煤矿挖煤,年仅12岁的孙元信因此随父亲来到这里生活。
也是在那一年,现年88岁的刘其祥全家七口人来到西安县,他和弟弟跟随父亲一起到西安煤矿下井采煤,“招工的时候告诉我们有吃有喝,还有工钱。到了矿上才知道受骗了。”
刘其祥说,当时,侵华日军实行惨无人道的“以人换煤”政策,只管出煤,不管矿工死活。由于生产条件落后,致使煤矿事故不断。而事故发生后,矿方不仅不组织救援,还下令将井口封堵,以保住矿井。
“矿工工作条件非常恶劣,每天工作超12小时,每天只供应两个窝窝头。”刘其祥说,最惨的还不是这些,而是矿工根本得不到劳动保护。他的父亲在井下被砸伤致死。弟弟也在井下受伤,第二天不治身亡。
在现今建成的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其最大的尸骨展馆内,296平方米范围内埋下了179具当年矿工的遗体。累累白骨,肩挨着肩,腿靠着腿,每具尸骨间仅有拳头大小的距离。经鉴定,这其中还有30多具童工遗骨。
根据资料统计,1931年-1945年,日本从辽源掠走煤炭资源达1549.08万吨。而这14年间,被迫害致死的矿工达10万人之多。
辽源矿工墓只是日本掠夺中国资源、奴役中国劳工的众多例证之一。吉林省档案馆近日公布了一批新近整理发掘的日本侵华档案,其中“反映日军奴役劳工档案”有14件,全部来自日本战败时未及销毁的关东宪兵队档案。
吉林省档案馆研究馆员刘岩介绍,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日军对中国劳工的严格管理、残酷迫害和劳工严酷恶劣的生存环境。
对此,刘其祥告诉记者,当年因为工作条件差,死亡事故频发,导致逃跑矿工增加。日军采取了严加看管的措施。
“屋子里窗户不能关,灯也不能关。屋外有日军巡逻,防备逃跑。”刘其祥说,有很多逃跑被抓回来的人,都遭受酷刑。
现如今,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刘其祥仍时常到矿工陈列馆走一走。“当年的工友越来越少了。”他指着陈列馆一块石碑,念着上面的字:青山安矿魂,国耻警后人。(完)
(原标题:亲历者讲述侵华日军奴役劳工罪行:尸体裹玉米杆被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