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亮彝乡 “四进制”探路可持续扶贫模式

20.11.2013  09:49

乐山供电公司特色履职“进行时

 

梦想者:

小凉山区马边彝族自治县1681户、7651个村民

梦想:

实现几辈人的期盼——用上电,并由此踏上致富路,过上红火的生活

助梦者:

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乐山供电公司

□  彭晔  王爽  欧玮庆  文/图
        如果回到2008年,对于马边建设乡高石头村348户彝族村民来说,电,还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拥有这同一梦想的,是马边1681户无电户。“以前用石磨推苞谷,一天下来磨破手也磨不到二、三十斤米。”回想那些无电的时光,羊子坪村村支书吉胡曲铁道出了7651个乡亲难以想象的艰辛,孩子们在昏暗的烛火下读书写字,没人敢想象会用上打米机、电视机、洗衣机。
        5年时间,这种艰辛已成为“过去时”。四川省电力公司和乐山供电公司围绕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发挥电力行业优势履行社会责任,不仅点亮了马边的电灯,而且为彝乡打开知识门,“”亮致富路。
        如今,“”亮彝乡这一梦想拥有了更宽广的内涵:作为对“电力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三位一体扶贫模式的拓展,一个以“支持地方文化建设、培育当地文化项目、开发地方文化旅游、开发乡土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扶贫已成共识,“三进制”将升级为“四进制”。

一种“马边模式”的启示
        投资约5.06亿元,快速形成以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骨架的马边电网;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投资4771万元,新建和改造高压线路257.32千米、低压线路773千米、变压器196台、总容量9800千伏安……这是2008年马边被确定为定点帮扶县后,省电力公司和乐山供电公司的工作节奏。不到两年,7651名山区彝族同胞扔掉了“无电户”的帽子。“同步实施的‘户户通电’、‘西部农网完善’等工程很快让彝乡的生活全面亮了起来。”乐山供电公司总经理周桦说。截至2012年,马边农网改造共投资1.7306 亿元,完成了124个行政村的电网建设,占全县行政村61%,农村电能质量改善,用户端电价大幅下降。
        今年1月,投资5563万元的110千伏烟峰输变电工程投运,打破了马边没有110千伏网架支撑的历史。短短5年间,马边新建起220千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两座、35千伏变电站六座。
        2013年的春节对于养殖户阿迪啥批来讲,有收获的喜悦:他饲养的500只蛋鸡开始产蛋,农产品公司在过年前就已收购了6000多枚鸡蛋。
        阿迪啥批的致富只是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为促进彝区增收,乐山供电公司以种植业、养殖业为突破口,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并精心选择专业公司为农户解决技术难题。
        “我们村2009年人均收入才1560元,今年达到3230元,还被评为全市‘小凉山之星’。”高石头村两委负责人用对比说明生活的改变。
        但要彻底脱离贫穷,根在教育,得让孩子们读上书、读好书。
        随着定点扶贫的展开,省电力公司又先后捐资建设和完善了三溪乡国网爱心希望小学、高石头小学、东光小学川电留守学生之家。
        “以前学校在山上,一下雨教室就漏。现在一切都是新的,我要继续为彝区培养更多人才。”具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万长富满怀希望。一个安心读书的地方,曾是三溪乡小学全体师生的梦想。如今,在按照高标准建设的学校里,孩子们有了崭新的校服,用上了现代化的设备和文具。
        东光小学里“川电留守学生之家”,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和一部亲情电话成了留守孩子的最爱。在乐山公司青年志愿者的帮助下,这里已成为集影像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心理辅导室等功能于一体的温馨之家。据统计,教育扶贫资金已累计投入上百万元。

一个个彝族村的未来
        今年8月1日,是一个圆梦的日子。高石头村的孩子们见到了他们的爱心助梦人——国网四川(电力)乐山共产党员服务队。“168公里山路跋涉,与孩子的互动触动心灵,短暂却意义非凡。”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陈勇这样写下心路历程。一群从未走出过小凉山区的彝族孩子,在助梦人的带领下,第一次迈出大山,体验现代文明,他们心底五彩缤纷的梦被外面的世界唤醒。
        作为和高石头村“牵手”结对的内容,如何提高扶贫帮扶效果,是这群助梦人努力探索的课题。他们的目标有两个:扶贫帮扶要往纵深发展,引导社会资源向急需帮扶的地方聚集。
        梦想在延伸——打造可持续扶贫模式,成为省电力的未来构想。
        一个村将成为范本。以《马边彝族自治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期调整规划》和《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规划》、《马边彝族自治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6)》为基础,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建设乡高石头村小康示范村建设规划(2014-2020)》作为纲领正式“出炉”。
        作为三位一体扶贫模式的拓展,文化扶贫成为“第四极”。探索文化扶贫,着眼点更为细致:第一,要帮助当地继承和发扬彝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增强居民的文化资本和文化自信;第二,要激活漆绘、刺绣、雕刻等彝族传统工艺,通过支持文化传承培育特色文化项目;第三,开发当地“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化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第四,支持彝族文化学术研究,大力编写地方志、彝文读物。
        在乐山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靳东辉看来,马边扶贫模式的核心是形成马边的自我发展机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因此,探索可持续扶贫模式,才能促进爱心资源的更优配置,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
        一个以“电力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四位一体扶贫内容为基础,形成自我发展与吸引外部支持发展相结合的可持续扶贫模式呼之欲出,“四进制”拥有更科学、系统、完善的特质。这个从“有电”开始的梦,如今正照亮马边一个个彝族村落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