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津唐地区地震预警系统实现互通 

28.11.2013  23:26
内容摘要: 28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获悉,在国家科技部等的项目支持下,近日北京地震预警系统正式投入试运行。

  中新网成都11月28日电 (周迪迪)28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获悉,在国家科技部等的项目支持下,近日北京地震预警系统正式投入试运行。目前,京津唐三地的地震预警系统实现跨区域数据共享,具备相互预警能力。

  北京、天津、唐山位于中国华北地震区,地处北西向构造带和北东向构造带的交汇处。2012年底以来,河北唐山市、天津市已先后建成并启用地震预警系统。而京津唐地震预警系统均采用由该所自主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

  通过与该所合作,北京市丰台区地震局在丰台区三角地第二社区、丰台区高地青少年科技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安装了专用地震预警接收设备,这标志着地震预警实际应用工作已同步启动。

  北京市丰台区地震局局长吕广生介绍,该区东高地街道三角地第二社区是中国地震局指定的北京5个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之一;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是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将再一次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吕广生告诉记者,“目前全球性大地震频发,研发这样的地震预警系统很有必要。通过不同层次实践、检验,并得到认可后,该设备将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

  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表示,京津唐地震预警系统实现了跨区域数据共享,能对各自区域的地震相互预警,为北京、天津、唐山及周边区域提供更加准确的地震预警服务。

  据王暾介绍,“在国家科技部、地震局及相关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下,目前中国已建成覆盖面积超过56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自2011年4月25日首次接受实际地震检验以来,ICL地震预警技术已被5次破坏性地震,及1600多次实际地震检验。在四川雅安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该系统提前28秒向成都市区预警,成都一些民众和学校师生收到警报后采取了避险措施。

  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在震中发生时,破坏性地震波在到达预警目标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灾难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警报的技术。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秒,人员伤亡比减少39%。(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