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2省份主动降低GDP增速 京沪垫底
注:1.数据来自各省份当年政府工作报告,当地统计局、发改委等官方机构。
2.黑龙江省2013年GDP问题由其2012年GDP总量、2013年GDP增速换算得出。
3.国内外对GDP增长目标中的"左右"并无权威界定,故本次统计对各省份2013年GDP增长目标为“%左右”的,不做是否完成的判断。
制图:《中国经济周刊》编辑部
全面深化改革,追求更高质量的GDP,成为今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头戏”。
记者从全国31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发现,与2013年GDP实际增速相比,2014年,除黑龙江、海南上调GDP增长目标外,贵州、宁夏、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南、广东等7省份GDP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其余22省份则下调了GDP增长目标。
但下调GDP增速并不意味着信心减弱。比如,吉林省2014年预期GDP增长目标是 8%左右,与2013年GDP实际增速相比,下调0.3%。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这是一个换挡的速度,也是预期性、有弹性的速度。实际工作中,要全力以赴,争取完成得更好。”
2014年GDP增长目标超过10%的有16个省份,其中有10个是具有“后发优势”的西部省份。而京、沪两地以7.5%的增长目标,共同“垫底”2014年GDP目标增速排行榜。追求经济发展的更高质量也是京、沪两地的共识。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解决“城市病”,探索创新特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把首都建设好、发展好。上海市市长杨雄表示,2014年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发挥示范作用。
黑龙江、海南成为今年为数不多“逆势上扬”的两个省份,今年GDP增长目标与去年实际增长相比,海南省上调0.1个百分点,达到10%。黑龙江省上调0.5个百分点,达到8.5%。黑龙江省社科院近日发布的《黑龙江蓝皮书(2014)》显示,预计从形势上来看,黑龙江积极推进十大产业项目建设,未来三年工业投资将形成新的增长点。
干部考核重在质量和债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央政府开始推动地方改进政府考核体系。中组部下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淡化GDP考核,增加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考核指标的权重,并加强政府债务考核,强化任期审计和离任追责。
考核体系的改进,促使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改变以往盲目追求经济增速的行为。
记者统计发现,2014年有16个省份调低了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增速(即2014年的目标值低于2013年的目标值)。
“化解过剩产能”也成为多地政府2014年的工作重点。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亮剑精神”化解过剩产能。广东则提出强化能耗、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产能规模基本合理,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到2018年,五大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得到全面化解。
以往较少出现的政府债务问题也普遍出现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湖南、陕西、贵州和西藏等省份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吉林省提出要建立领导任期内举债的考核评价、审计和责任追究机制,努力降低债务风险。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今年,地方政府致力于简政放权,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着力清除各种市场壁垒,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认真落实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对重点民营企业的帮扶和服务,打造一批‘民企航母’。”
“推进国企改革、搞活地方经济”也成为今年不少省份的工作重点。
江苏、浙江等省份提出,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和创造力。黑龙江则提出,要实施新一轮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陕西计划3到5年将国有资本证券化率提高到40%以上的目标,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上市。
除此以外,农村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也被不少省份列上重要议事日程。《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