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村相融“点亮”幸福新生活

24.11.2016  22:39

 

□ 周燕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杨琦 文/图

11月的康巴高原,阳光明媚,牛肥马壮。

在康定“11·22”灾后重建安置点,一排排藏房拔地而起,百姓安居;一条条公路蜿蜒山间,宽阔平坦;一项项产业蓬勃兴起,富民增收……震后两周年之际,记者再次走进灾区,一个个幸福美丽新村呈现在眼前。

2014年,历经“11·22”6.3级和“11·25”5.8级两场地震,康定遭受经济损失22.62亿元。

灾害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康定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康巴大地上重建起一个个幸福新家园,重筑起一个个富民新产业,百姓迎来震后新生活。

民居接待 游客吃住游玩不出村

记者在康定雅拉乡中谷村集中安置点看到,在风光旖旎的雅拉河畔,一个新生的村庄拔地而起,一栋栋白墙红顶的“小洋楼”并排在青山绿水间,显得优雅恬静。曾经破旧的土墙房、泥泞的人行道,如今变成了美观整洁的藏家新寨、宽敞交错的水泥路网,天然的温泉池水冒着腾腾热气,景象恍如春日。

分了新房子,天天都是好日子,天天都是新生活!”沉浸在入住新家的喜悦中,村民益西多吉表示,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建起了美丽的家园。

现在是试运营期间,设施还不够完善。像这种有独立洗手间、免费供应热水、可无线上网的标间,收费150元。”益西多吉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他的旅店,一边介绍,“明年我们打算在山上养点藏香猪和藏鸡,游客可以在这里泡温泉,吃本地特色野菜、野生菌,还可以去山上亲手捕捉藏香猪和藏鸡,让吃住游玩不出村。

据了解,为了让农家乐、民居接待运营更加科学规范,益西多吉和村里的6户村民合作成立了新雅宣公司。今年国庆,他们迎来了首批游客。益西多吉说:“我们小赚了一笔,每户大概可以分5000元左右。经商议,先不分这笔钱,等明年开春了,用来增添住宿设施、买仔猪和鸡苗等,现在多投入一点,把设施购置齐全。

益西多吉说:“我们村离木格措景区和机场都很近,每到节假日都会有很多游客路过。灾后重建不仅给我们修了新房子,还修了温泉洗浴、停车场等,大家都很高兴,这样就能吸引游客住下来,脱贫致富指日可待,感谢政府想得这么周到!

产村相融 一个村寨就是一个景点

雅拉乡在地震中受损严重,950余户农房不同程度受损,特别是中谷村受灾较重,大量的房屋需重建及维修。

住房重建中,康定市规划先行,反复征求群众和省上专家的意见,先后3次修改户型,让整体规划设计符合民情民意。

中谷村房屋重建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全部为砖混两层结构。按照民居接待的要求设计,每间卧室都有独立的卫生间。同时,该村还新建了1100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1200平方米的停车场、3000平方米的大型游泳池和温泉泡池,村民们不仅有好房子住,还能在家挣钱。

中谷村有旅游接待的基础,群众参与热情高,加上温泉资源丰富,很适宜发展旅游产业。以温泉度假为主的温泉营地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村民增收。”康定市副市长杜学刚说,康定在灾后农房重建中,将美丽幸福新村、新型城镇化、旅游全域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重建一个村寨就打造一个景点,将安置点打造成为群众“住得下、留得住、增收有保障”的灾后重建样板项目。

和中谷村实施产村相融、促进村民增收一样,夺拉嘎姆集中安置点依托草原、雪山、湖泊、牧场等高原牧歌式藏域风光和独具藏区特色的民族文化,整合优势资源,打通产业链,大力建设牧民新村和塔公草原旅游目的地;江巴集中安置点依托独特的场地优势、民风民俗和优美生态,全力建设塔公草原旅游集散地;鱼子西集中安置点依托当地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倾力打造“原味藏乡,摄影秘境”……

截至目前,康定市152个重建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0.02亿元,占总投资的82.31%,84个项目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其中,城乡住房建设类完成投资11.55亿元,1798套重建农房已全部开工建设,完工1758套;城镇房屋重建已开工743套,开工率为100%;9739套维修加固农房和6060套维修加固城镇房屋已全面完工;四个农村集中安置点农房主体全部完工,各类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重建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反哺新村建设。灾后重建的康定,产村相融“点亮”了农牧民群众的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