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推动四川乡村旅游快速升级

08.03.2018  14:21


映秀新镇风貌。(汶川县旅游发展局供图)



  “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郫都区的乡村旅游应该向更高台阶迈进,与产业发展更好地融合。”日前,在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调研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时,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胡斌告诉记者,四川乡村旅游发展应从“品质升级”“文化挖掘”“产品创新”“留住过夜游客”等方面着手。

  在全省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发展是重点之一,出现了不少典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汶川县映秀镇在灾后重建中,注重打造“大爱文化”“康养汶川”等品牌;成都市郫都区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与产业融合发展;自贡贡井区利用“旅游+”拓展新业态。

  产业融合出硕果

  汶川黑茶成吸睛旅游商品

  “汶川灾后重建成果很亮眼,应该向全世界展示重建后的魅力,让全球游客都来这儿看看。”3月1日,胡斌在汶川漩口中学遗址面前对记者说,近年来我省乡村旅游不断升级,产业融合发展呈良好态势。

  漩口中学遗址旁,是重建的映秀新镇。十年时间里,映秀新镇的业态不断丰富,当地居民用新建房屋做起了旅游经营,餐饮、客栈、休闲、娱乐等配备齐全,成为我省乡村旅游的一个热点。

  记者从汶川县旅游发展局了解到,近年来,汶川推行“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康养)”的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以映秀为代表的大爱文化体验游,以水磨、三江、漩口为代表的生态康养游,以绵虒、龙溪、雁门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游,以大禹文化节、汶川三宝采摘节等节会为代表的乡村体验游等产品。2017年,汶川县全年接待游客600.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0254亿元。

  汶川旅游的发展,注重与当地茶产业的融合。由于地处茶马古道要冲,汶川产茶历史悠久,所产茶叶历来是“茶马互市”的重要商品。如今在映秀新镇,人称“茶祥子”的蒋维明开办了“汶川县映秀人民茶业”,创立边茶系列品牌,将“大土司”黑茶发展成为西路边茶的代表,致力于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现在的“大土司”黑茶不仅带动了老百姓增收致富,还成为吸引游客眼球的特色旅游商品。

  巴中市通江县也在发展康养度假游上下功夫。

  3月1日,燕亭山旅游度假区项目在通江县文峰乡开工建设,将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记者了解到,燕亭山旅游度假区总投资约20亿元,将建设成为“度假旅游、乡村旅游、观光旅游、特色小镇”四位一体的旅游度假综合体,集结高端度假、休闲娱乐、山地运动、生态康养等功能,建成后将成为川东北地区乡村旅游的典范。

  集体经济催生新业态

  美丽乡村留住过夜游客

  “每天卖给游客的汤圆上百碗,上千元的收入都归村集体。”3月1日,正在战旗村口卖汤圆的村民梁明英告诉记者,战旗村实行集体经济多年,大家挣得多就分得多。

  2005年,村民开始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自愿把土地集中到新成立的战旗土地股份合作社。随后,该村引进年产值上亿元的成都榕珍菌业公司、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的第五季妈妈农庄等一批“一三互动”项目,辐射火花、金星、横山等周边村,建成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以5季花田景区为核心的旅游产业。

  战旗村采用集体经济模式发展乡村旅游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德敏告诉记者,接下来,战旗村将盘活文化大院、满江红豆瓣厂等集体资产,建设集生产、经营、体验、旅游、娱乐为一体的“乡村十八坊”。在郫都区,像战旗村这样的美丽新村还有很多,其中青杠树村的川西田园风光受到热捧,友爱村作为中国农家乐的发源地,正着力打造通航和亲子等旅游项目,引进的棕榈房车世界成为房车旅游和户外旅游者的聚集地,为青年游客和家庭游客提供了更多体验的可能。

  “郫都区2017年接待游客达13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0亿元。”郫都区副区长吴红艳告诉记者,去年全区接待的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10%以上的增长,过夜游客达420万人次。

  外国游客亲手做川菜

  乡村旅游展现本土文化魅力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地域有一方文化。那么,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做到与本土文化的更好结合?

  “这里不仅是一座与川菜相关的博物馆,还是一个可让游客从游览到体验全面了解川菜文化的地方,外国游客特别感兴趣。”3月2日,川菜博物馆馆长张辉强告诉记者。近年来,郫都区大力挖掘本土的“郫县豆瓣”文化,在川菜博物馆形成游、购、娱一体的川菜文化体验游,通过亲自动手做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经典川菜,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近距离感受川菜文化的魅力。去年,川菜博物馆接待了来自30余个国家的外国游客2万人次。

  除了“郫县豆瓣”,杜鹃也是郫都区的特色文化之一。对于郫都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胡斌认为应通过大力实施“旅游+”及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狠抓新业态培育、项目招引、品牌打造等“五大工程”,下足功夫挖掘杜鹃文化,擦亮郫都区“杜鹃文化”旅游品牌,让世界逐渐认可四川杜鹃,培育以望丛祠为中心的赛歌会、文化园等业态。

  放眼全省,旅游与文化的结合,近年来在四川频出硕果。自贡市自流井区利用“旅游+”助推乡村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名宿风情”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其中在尖山风景区成立了桃花诗会,定期举办诗会活动,众多文人墨客常年会聚于尖山桃花诗会。记者了解到,尖山风景区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在自然风景中加入彩灯文化,今年春节开放夜间游览,吸引了全国16.6万余人次,带动旅游增收2158万元。(杨艺茂 记者 赵张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