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立”起来 腰包鼓起来

22.05.2014  14:20

□史雨 记者 蒋静
    “这一季我们种的是圆根萝卜,几乎已全部发芽。按去年的价格计算,今年能卖出4000多元,接下来还有莴笋、大白菜和红富士苹果,收入应该不错。”5月16日,黑水县芦花镇查拉村村民阿吾基告诉记者,自从村里开始发展“立体农业”后,大家的收入都有了稳步提高,脱贫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
村民笑了——
收入是以前的几倍
    查拉村现有村民88户,全村耕地面积414亩,是一个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村。以前,村民一般仅在地里种植玉米和土豆等作物,产量低、效益差。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当地开始培育优质特色红富士苹果与林下种植两季蔬菜相结合的有机“立体农业”,为村民开辟出了增收致富的新道路。
    “前几年,我家几亩地主要种植玉米,刚够一家人糊口。自从2011年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后,林上水果林下蔬菜,一年到头一样接着一样卖产品,收入高得多。”阿吾基算了一笔账,“就说去年,一亩莴笋6000斤左右,卖了3000多元;大白菜亩产高,能收入2000元左右。去年我家的红富士苹果也开始首次销售,亩产350公斤,平均每公斤卖到8元钱。算下来,一亩地的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
村子富了——
土地已成为聚宝盆
    “我村共规范化种植红富士苹果129亩,蔬菜每季250亩,现有花椒600株,早实核桃150株,2013年经济收入203万元,人均纯收入6447元。”村主任兰木尔甲说,为了确保群众收入,村上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除了对种植和后期管理进行指导外,还主动出击,与汶川、茂县、理县等地蔬菜商贩进行联系,打开销路。
    在发展种植的同时,该村还同步推动养殖业发展。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查拉村集体筹资,在两年时间内建起了牦牛养殖和生猪养殖基地分,现在该村已有牦牛60多头,生猪120头,并于去年成立了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让“立体农业”内容更加丰富。
    受益于“立体农业”的又何止一个查拉村。记者获悉,黑水县当前以 “生态蔬菜、藏香猪、早实核桃、凤尾鸡、道地药材、阿坝蜂”六大产业为抓手,结合各乡各村实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拓展销路,全县农牧民增收、农业增效基础不断得到夯实。
    在查拉村的蔬菜基地里,村民阿让高兴地表示,“立体农业就是好,上面水果下面蔬菜,一季接一季。在政府的帮助下,销路也好,以前肚子都管不饱的土地,现在已经成了聚宝盆。